「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去年底,湖南省如期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今年3月,全省啟動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標建設三年行動,全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基本”向“現代”邁進。即日起,“文化湖南”將推出湖南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系列報道,介紹部分縣市區公共文化建設的經驗舉措和工作成效。今天推出系列報道之一《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岳陽臨湘市是第一批湖南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地處丘岡連綿、山巒起伏的丘陵地區,佔總人口近80%的農村人口大多以族群或宗族祠堂為紐帶集中居住在屋場群中,村與村之間的界線淡化。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便利的文化服務,臨湘市因地制宜,將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進一步延伸到村以下的屋場一級,創新探索出了“文化屋場大託底,公共文化全覆蓋”的臨湘模式。

建設農村“一公里文化圈”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忠防鎮雙港村小畈文化屋場裡,軍鼓隊隊員正在訓練

6月23日,臨湘市忠防鎮雙港村小畈屋場的文化禮堂傳出激昂的軍鼓樂聲,雙港軍鼓隊隊長袁文德正帶著15名隊員進行訓練。“隊員們都住在附近的屋場,步行來這裡不到10分鐘,騎摩托車就更快。”袁文德說,村裡很多屋場都建起了文化禮堂,擁有室內舞臺和排練場地,現在組織文化活動方便多了。在雙港村,除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外,在方圓5公里的範圍內,共建有3個屋場級文化禮堂,還有1個屋場的禮堂正在建設中。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詹橋鎮沙團文體活動中心落成典禮

在詹橋鎮沙團村李家屋場,村民通過鄉友文化基金會眾籌的方式,募集了700多萬元資金,重建了李氏宗祠,並加掛了“沙灘文化屋場”的牌子。2015年,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沙灘文化屋場建成開放,鄉賢們捐贈的7000多冊藏書、寬闊的文化活動場地、完備的文化設施,讓這裡成為當地農民閒暇時光的好去處。在建沙灘文化屋場時,村民們為文化活動室留出了一扇大門,大門打開,活動室即變成了一個舞臺,天氣好的時候,觀眾可以露天觀看舞臺演出。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文化志願者走進詹橋鎮沙團文體活動中心

臨湘市文旅廣新局等各級文化部門對沙灘文化屋場給予了大力支持,補貼建設資金和活動經費,配送文化器材,提供文化輔導。“每年我們屋場至少要舉行3次大型文化活動和多場民俗文化活動,舞龍、舞獅、踩龍船、地花鼓等近10支群眾文藝隊伍在這裡開展活動。”沙灘文化屋場理事長李忠輝介紹。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詹橋鎮印石村文化家園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忠防鎮雙港村小畈組文化禮堂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桃林鎮中畈村文化家園

截至目前,臨湘共建成以祠堂和禮堂為載體的文化屋場275個,且全部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的“七個一”標準完善了功能服務配備,基本建成了農村“一公里文化圈”。建設過程中,臨湘堅持引領與引導相結合、租賃與投資相結合、政府投入與社會贊助相結合,對民間自發新建的祠堂、禮堂的文化場地與設施予以資助,並提供文化活動設備和文藝輔導。“我們綜合考量各文化屋場的建設投入和活動開展情況,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對每個文化屋場給予了適當的資金補助。”臨湘市文旅廣新局黨組成員廖瓊說。

據雙港村黨支部書記袁進亮介紹,該村的幾個文化屋場建設投入分別在70萬元左右,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每個文化屋場的投入有近10萬元,剩餘的資金來自鄉賢捐贈和村民自籌。“村民們對在家門口建文化禮堂這件事非常支持,建小畈屋場時,捐款1萬元的村民就有16人。”袁進亮說。

推行網格化文化志願服務

有了以文化屋場為基礎的遍及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如何讓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更加便捷高效?臨湘市以275個文化屋場為維度,形成網格管理,網格管理員由文化志願者擔任,參與網格內的文化輔導、活動開展、文化管理等工作,並組織協調網格之間共享共樂的文化活動。

今年63歲的劉石英是一名網格文化志願者,她和該市舞蹈協會的10多位文藝骨幹一起,負責羊樓司鎮、黃蓋鎮、詹橋鎮等5個鄉鎮的群眾文藝輔導。“文化屋場建成後,我們輔導的點更多了,現在每月至少下鄉輔導10餘次。”劉石英說。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五老”文化志願者是臨湘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

網格文化志願者的招募對象主要是“五老”,即老教師、老文化工作者、老黨員、老幹部、老文化積極分子,他們熱情高、責任心強、有一定的管理和組織能力,已成為臨湘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深受群眾歡迎。沙灘文化屋場的日常管理工作即是由包括李忠輝在內的9位“五老”文化志願者負責。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孫霞與唐佳麗等基層文藝骨幹為村民表演舞蹈

此外,臨湘市還從全市近千名文化志願者中精挑細選出100多人,組建30餘支文藝輔導分隊,常年活躍在基層。該市文化館舞蹈專幹唐佳麗與孫霞組成了舞蹈輔導小分隊,截至目前,她們已培訓了100多名基層文藝骨幹,其中大多來自文化屋場。

「聚焦」臨湘:文化屋場帶動家門口文化繁榮

臨湘市文化志願服務大隊成員

3年來,這些文藝輔導分隊共培養基層文化活動帶頭人1560人次,一批能編、能演、能組織的基層文化能人脫穎而出,在他們的帶動下,目前臨湘市的業餘文藝人才已超過1萬人。

打造屋場特色文化品牌

最近幾天,聶市鎮長源村夭屋組(屋場)的20名舞蹈隊員忙得不可開交,每天晚飯後,她們都準時來到屋場的文化廣場排練舞蹈《泛水荷塘》,這是她們為參加7月在聶市鎮舉辦的紀念建黨97週年臨湘市大型廣場舞蹈展演準備的節目。聶市鎮文化站站長元志勇介紹:“公共文化建設進村入組後,在家門口組織文化活動越來越輕鬆。參加這次舞蹈展演活動的19支文藝隊伍全部來自基層,覆蓋了聶市鎮周邊5個鄉鎮的13個村(社區)及屋場。”

今年2月14日,正是除夕前一天,忠防鎮雙港村的陳家屋場文化禮堂裡熱鬧非凡。晚上7點,當地小學老師陳雪麗登上禮堂的舞臺擔任主持,宣佈“陳家屋場春晚”正式開始,隨即舞蹈《爺爺奶奶和我們》、軍鼓樂《軍中綠花》等12個節目粉墨登場,這場村民們籌備排練了近兩個月的屋場春晚,讓當晚的陳家屋場文化禮堂充滿了歡樂。據瞭解,自2015年陳家屋場文化禮堂建成起,每年的“陳家屋場春晚”就成了村民歡度佳節、聯絡鄉情的重要載體。

依託延伸到群眾家門口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網格化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務,臨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層文化活動,激發了群眾參與文化的積極性,湧現出“屋場文化節”“文化屋場春晚”“草根文化藝術節”等屋場文化品牌。

在屋場文化活動的帶動下,臨湘市共形成了打竹馬、玩綵船、扯嗡琴等數十個“一村一品”品牌。據統計,全市共有民俗文藝表演隊156支,每年演出3000餘場次。

圖/賈豔 臨湘市文體旅局

審校/王驍金龍

“文化湖南”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