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发行了钱币,为什么却在经济流通中大量使用着他国的货币!

钱币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要的价值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权独立的象征,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对于钱币的铸造一向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对于铸造量和铸造的规格都是基于各个方面的考量而来,但是在我国的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个王朝,其铸造钱币的象征作用远远大于实用作用,这个国家就是西夏。西夏作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在立国的二百年时间里,先后与宋朝,辽,金先后并立,虽然是属国的身份存在,但是也不可否认西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发展民族经和社会上所做的贡献。

西夏发行了钱币,为什么却在经济流通中大量使用着他国的货币!

西夏由于地处西北地区,处于半游牧状态的经济根基,其经济发展的范围和潜力远远不足以与汉族政权地区相媲美。据统计西夏立国将近200余年,铸造货币的次数也基本达到每次改元都会有相应的新币制作,约为16次钱币铸造,分别包括:毅宗谅祚时期的福圣宝钱、惠宗秉常时期的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崇宗乾顺时期的贞观宝钱,元德通宝,元德宝,仁宗仁孝时期的天盛元宝,乾右元宝,乾右宝钱,桓宗纯佑时期的天庆宝钱,天庆元宝,襄宗安全时期的皇建元宝,神宗遵顼时期的光定元宝。而其中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以、贞观宝钱、乾右宝钱、天庆宝钱为西夏文所制作,而其余均为汉字所铸造。同时,天盛元宝、乾右元宝是用铁铸造的钱币。

西夏发行了钱币,为什么却在经济流通中大量使用着他国的货币!

西夏铸造钱币的历史最早始于1053年,结束语1222年,而西夏的立国始于1038年这说明在西夏立国之初是没有货币同行的,而在西夏境内的几个大的文物出土的情况来看西夏境内使用的流通货币多为宋钱本国货币极其稀少,例如1987年西夏古夏州地区今天的内蒙古乌审旗出土的西夏时期的钱币多达十几万枚,而其最中宋币达到了惊人的81%。从1965年到1985年西夏境内出土钱币的地点达到了二十多处,在每一处的窖藏中西夏钱币的数量最大的比例也不超过3%。那么作为一个政权存在的国家西夏的钱币为何如此之小呢?主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西夏发行了钱币,为什么却在经济流通中大量使用着他国的货币!

其一:西夏境内金属矿藏缺乏,西夏的国境之内没有金属矿产的出产,以草原和山地为主要地形特征是其主要的制约条件,而由于西夏和周边的政权存在着一定的斗争,因此周边政权对于西夏实行金属禁运政策也阻碍了西夏获得金属的路线和条件。从而对于大规模的铸币无法提供原材料,这一点从西夏钱币的材质铁币的出现就可以证明。

其二:由于西夏是属于宋朝的属国,宋朝每年都会赐给西夏大量的岁币,因此导致了西夏境内使用的钱币多为宋朝的钱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西夏的贸易交流多与宋朝进行,西夏作为宋朝的属国宋朝也不可能允许西夏在经济交流中使用西夏钱币来进行交流,这一点也是西夏钱币铸造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西夏发行了钱币,为什么却在经济流通中大量使用着他国的货币!

由此可以看出西夏境内所通行的钱币大多数为宋币,而西夏钱币的铸造多数只是一个朝代政权的内涵象征,并无实际上流通意义使用,这也就说明了为何西夏作为一个国家却在境内流通着他国货币的原因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