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語文」用朗讀感受「語言與審美」,用資源拓展「思維與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No.1 主題發言“生命浸潤”課程 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實施過程

成果不是一天獲得的——小學語文組常麗麗老師在主題發言中指出,在落實“生命浸潤”課程體系,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實施過程中,我校語文學科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及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系列化的探索。

01

No.2 研討課

《安塞腰鼓》用朗讀感受“語言與審美”

語言的構建和審美的鑑賞離不開朗讀,朗讀是語言學習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八年級的梁豔老師以“課堂教學方式”為研究點,開拓圍繞“朗讀”開展的教學,帶領學生走進語文的世界,用振奮人心的朗讀聲打開學生探索語言文字奧秘的大門。

你聽,“隆隆……隆隆……”是學生們的朗讀聲?還是安塞腰鼓的敲擊聲?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用資源拓展“思維與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思維的發展和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都需要開拓視野,瞭解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入。五年級的吳定偉老師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提供了當時徐霞客的時代背景,展示了徐霞客的部分手稿內容,《徐霞客遊記》的相關視頻介紹,清朝奚又溥對他的評價——是非先生之人之奇,不能有此遊之奇,而非先生之遊之奇,亦不能成此書之奇也。等等資料給學生帶來了一個全面的徐霞客,感受到了徐霞客“閱讀大地”的艱辛,但成果豐富。

由此,學生對於遊記文化有一定的瞭解,並不斷思考其堅毅的品質,思維不再停留在文字本身上。

02

專家引領

北京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劉燕副院長點評梁豔老師的課指出:

亞太學校的理念就是教育浸潤生命,這節課就體現了這一理念,朗讀的過程就是一個浸潤的過程。同時,從文化層面的角度來說,這節課的精神內容“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易進副教授點評吳定偉老師的課指出:

以往見到的課中都是把拓展資料放在課堂教學的最後環節,而這節課把是把資料放在教學中間提供給學生,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課文。

03

No.3 專題發言:在實踐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李連娣老師在發言中,首先向大家呈現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我們的集市”活動為例,從“準備工作”“趕集活動”到“分享收穫”,學生都全程自主參與。

其次,分享了自己的教學實踐。第一階段:利用“閱讀存摺”激發興趣。第二階段:“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讀書推薦會。第三階段:讀書漂流活動。

無論是教科書中提供的活動,還是教師自行設計的活動,都使學生獲得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他們在活動中鍛鍊、提升了表達與應對,交往與合作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創造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現實感、樂趣感、成就感。

下面是重磅出擊,變的是展示形式,不變的是教研日常

04

No.4 “導讀名著 拓寬視野 提高閱讀能力” 校本學習共同體專題研討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中學語文組帶來給大家帶來了他們教學研討的日常活動,本次研討圍繞“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展開。

從“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存在哪些問題?”的討論出發,到“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做法分享,每位老師都獻計獻策,發言中精彩頻出,最後總結出了很多實用有效的方法。讓大家感受到了校本學習共同體的教研過程和強大力量。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课程|「语文」用朗读感受“语言与审美”,用资源拓展“思维与文化”

稿件提供 | 楊艾娜 滿玉麗

編 輯 | 楊艾娜 賈紅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