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殺「回馬槍」釋放了什麼信號?

江蘇張家港市沙鋼集團百萬噸鋼渣棄置長江邊,威脅水生態安全;廣西欽州市一批應淘汰的“散亂汙”小冶煉企業仍在違法生產,自治區有關部門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33張罰單難阻河南洛陽市新義煤礦違法排汙……最近,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河北、河南等10省區開展“回頭看”督察,公開了一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2018年7月14日《人民日報》)

環境督察,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安排,旨在督促地方政府平衡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儘快實現綠色轉型。從2015年年底開始,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一次全覆蓋式的督察,一批長期難以解決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不過,一些地方在督察整改過程中還存在“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這次中央環境督察殺“回馬槍”,就是要對環境問題一盯到底,無不釋放出未來環保執法愈發嚴苛的強烈信號。

环保督察杀“回马枪”释放了什么信号?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10省份“回頭看”,多地的環境問題再次被集中曝光,不僅有兩年前的環保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處理,還有一些地方對此次“回頭看”轉辦的舉報件,也是久拖不決,甚至是弄虛作假,大搞形式主義。這些問題的存在,根子還在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沒到位,相關地方領導幹部不作為、不擔當、不碰硬,在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係上,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人真正去抓落實,也就難怪環保整改任務懸在空中,落不了地。

如果說,我們把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看作是對地方黨委、政府、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體檢、診治,那麼,這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馬槍”則是“看病抓藥”後的一次“複查”,進一步聚焦整改情況,看當時發現的問題有沒有解決、立下的承諾有沒有兌現,絕不允許說一套、做一套,絕不允許得過且過、敷衍應對,絕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們看到,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緊盯不放,一盯到底”的執法正逐步落地,值得關注和點贊。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這次中央環保督察殺“回馬槍”直奔問題、嚴肅問責、強化震懾,就是要倒逼責任落實,通過黨政同督,層層傳導環保壓力,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以環保督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當下,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食品安全、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容不得我們坐而論道,容不得打半點兒馬虎眼。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劉鳳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