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 式党建绣乡村振兴蓝图

“针线” 式党建绣乡村振兴蓝图

走进沙家圪崂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温室大棚,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村中心的文化广场在落日的余晖中分外美丽,不远处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格外引人注目,广场周边的两个鱼塘更是增色不少。这里的一切都焕发着乡村振兴的气息。

沙家圪崂村位于李渠镇东4.5公里处,全村304户1045人。近年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该村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以党建为“针”,以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为“线”,用“针线”式党建,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蓝图。

乡村要振兴,凝聚人心是关键。为凝聚人心,沙家圪崂村以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前谋划“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交流,尤其是对十九大精神实质的学习。与此同时,加强党员管理,根据党员的年龄、职务、文化程度、农业技术掌握情况等因素,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能动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大幅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改善了党群关系,形成了党群连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绣制振兴蓝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线” 式党建绣乡村振兴蓝图

一“绣”产业兴旺图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沙家圪崂村抓住“三变改革”发展机遇,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长短期产业,在产业发展上打出了一套“长短结合”的组合拳。该村现有山地苹果500亩,蔬菜大棚35座,占地10亩的鱼池2个,现代化万头养猪场1个,形成了山上有果树,山下有种植、养殖的综合立体产业发展格局。

二“绣”生态宜居图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沙家圪崂村以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提升人居环境为主线,地毯式排查每个排污口。利用广播、会议、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同时,发挥村级班子成员作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向河道内偷排生活污水、偷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行为。2017年,该村通过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广场1处、新修排洪渠700米、硬化道路800米、帮畔510米、挽花篮750米、栽植绿化树种10000余株;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安装太阳能洗澡间30间;实施“点亮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针线” 式党建绣乡村振兴蓝图

三“绣”乡风文明图

干净整洁的村貌,是美丽乡村的起点,而淳朴向上的民风,是美丽乡村的重要内涵。为此,沙家圪崂村从注重培育群众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做起,于2017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在村中心修建了红白理事中心,为群众提供了婚丧嫁娶的办理场所。同时,建立了章程和规章制度,为红白理事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对群众办事规模、烟酒标准等进行了明确限定,既节省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又节约了资金,有效遏止了村上的奢靡风气和群众互相“攀比”的心理。

“针线” 式党建绣乡村振兴蓝图

四“绣”生活富裕图

乡村振兴,群众生活富裕是最终目的。沙家圪崂村现有贫困户12户36人。为实现早日脱贫,共同富裕,该村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脱贫能力,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坚持“贫困户适宜发展什么,就帮扶其发展什么”的原则为3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累计9万元,用于发展养牛产业;同时,结合“一岗双助”,为5户贫困户5人安排了岗位,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助600元;为7户贫困户7人安排到村内企业就业,每月发放工资500元。另外,依托常圣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实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特色养殖产业扶贫模式,将12户贫困户全部入股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分红6000元。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7000余元。

五“绣”未来发展图

未来,沙家圪崂村将坚持群众视角,找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切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质量安全为重点,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科技化。力争在2018年底打造为宝塔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样板基地,在2019年底形成集瓜果蔬菜采摘、休闲垂钓、生态农家乐为一体的度假好地方,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