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橫漂"這個詞比起"北漂"來,似乎多了一絲浪漫主義的情懷。從藝50多年的原張家界市陽戲劇團長周志家,退休也不閒,於2013年紮根橫店,憑藉高超的演技成為橫店入冊演員中演技超凡的佼佼者。同時,還因為他的4個原則即拍戲"不問價、不要價、不講價、不討價"留下了非常的口碑,被橫店的群眾演員戲為"幸運的混蛋"。

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1946年出生的周志家,"橫店戲緣"源於2012年的一個秋天。那天他攜家人來橫店參觀景點,無意看見一劇組正在拍攝。正是那一刻的觸景生情,再次點燃了他從藝50年的激情,重操舊業,在橫店做了一名演員。初來乍到,周志家一些忐忑。漂在橫店的群眾演員每天至少有兩三千人,僅特約演員就達800多名。既來之則安之,周志家就這樣在焦慮中度過了5天。到第5天下午,他終於接到通知,去《宮鎖沉香》劇組飾演老太監。雖說這個角色只幾句臺詞,在整個戲中也不過一閃而過,然而周志家認為"戲無小角色"。因此,他一個晚上都在內心琢磨著怎麼演。第2天早上,8位飾演"老太監"的群眾演員乘車去明清宮排練,戲前由禮儀老師給大家講解宮中太監的站姿和走路,當練習走路時,有的一巔一跛,有的走同邊手,十分難看。而周志家將表演發揮到了極致。

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憑藉著出眾的氣場和演技, 《同仁堂往事》劇組找周志家飾演康熙皇帝。康只有兩場戲,很快就結束過關。只聽段坤導演對鄭晨光導演說:"這麼老師可塑性大,要不要讓他再演一個雍正"?於是化妝師忙把康熙花白頭辯和上蜃胡拆掉,重新粘上青絲如柳的烏黑頭辮,服裝師卸去周志家穿的龍袍,換成雍正皇帝的便裝,劇組又開始第二輪的拍攝工作。由於周志家的出色表演,導演接著再次給他加了同仁堂6代傳人樂平泉的戲。這一天他扮演了3個角色。導演開玩笑說:"今天戲裡給你配了一個老婆,你怎麼連話都不說一句?"周志家全身投入在戲中,根本沒去理會"王妃",連演員姓什麼、長什麼樣都沒有印象。

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戲曲演員講究的是程式化,而影視演員更多的是即興創作。周志家在《沖天炮》中演老百姓,遭遇日本鬼子前來搶奪糧食,競然毫不猶豫地倒在泥水坑裡死去。導演見他比真死還死的真,於是高聲大喊:"叫那會演戲的老爺子過來再死一次。"最後,周志家一天"死"了4次。

長期從事戲劇創作讓周志家懂得如何在表演中加戲。一次他在《食為奴》飾演小福子的爹,戲裡的小福子進宮做太監,便偷個豬腳來犒勞爹,未料被郭公公發現要嚴懲。頭天晚上,周志家發現臺詞不盡人意,便大膽地加了一段臺詞和戲,"兒子啊,你也不可以有事的,要你做太監,已經很對不起你了,如今,讓你再為我受罪,阿爹以後怎麼過呀?我的兒⋯"接著周志家緊緊攥著小福子,老淚縱橫,聲俱淚下,感染了在場所有的劇務人員和圍觀的遊客觀眾。幾位遊客誇周志家演的好,紛紛要與他合影留念。香港著名編導郭老先生伸出大拇指說:"周老師那段臺詞加得好!你演的真好!"

7旬老人周志家最有趣的“橫漂”故事

"剩者為王"。這是橫店最流行的一句話。對於周志家7旬老人來說,明星夢、金錢夢絕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他所要的不是個"幸運的混蛋",是要個"好演員"。他在乎的是演戲,能將一個戲演好,能繼續演下去,直到自己不能動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