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機場集團:「全網通」讓通航「飛起來」

通用航空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也是民航強國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然而,當前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活力並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曾用16個字形象地概括了當前通用航空發展形勢:“大勢向好,路徑曲折,熱度上升,飛得不多”。

通航飛行功能眾多,其中,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的短途運輸對通用機場所在地區發展尤為重要也是地方政府看重的功能。通過建設通用機場來提升地區通達性,是多數地方建設通用機場的主要目的。2016年1月31日,作為華北地區第一家按照通用機場標準建設的具有短途運輸功能的機場,烏拉特中旗機場順利首航。此後,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服務拓展到內蒙古自治區全境。2016年,該機場完成起降85架次,運輸旅客337人;2017年,完成起降197架次,運輸旅客484人。

“飛得不多”是內蒙古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在此前7年中的真實寫照。然而,這一局面在2018年有了改變:今年1月~6月,烏拉特中旗機場完成短途運輸359架次,運輸旅客1283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49%和448%。僅2018年上半年,烏拉特中旗機場短途運輸的起降架次和運輸旅客就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

這一數字的背後,得益於內蒙古機場集團“全網通”模式的大力推行。2017年,內蒙古機場集團以烏拉特中旗機場為試點,通過短途運輸航線,將烏拉特中旗通用機場與包頭、巴彥淖爾機場聯通,同時在包頭、巴彥淖爾的定期運輸航線上打通銷售環節、設計聯運流程,通過“通用+支線+幹線”的“全網通”模式,將烏拉特中旗融入到航空運輸的大網中來,避免其成為運輸“孤島”。

内蒙古机场集团:“全网通”让通航“飞起来”

“定期飛”——通航也靠譜兒

烏拉特中旗地處我國北疆邊陲,總面積2.3萬平方公里,全旗總人口為14.3萬。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人口密度小是該地區的主要特點。長期以來,公商務出行以自駕車為主,普通百姓以拼車方式往返巴彥淖爾和包頭兩個區域中心城市。尤其是拼車,基本做到了門到門接送、隨叫隨走,而且單程價格僅為50元,很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

短途運輸則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初期,為體現短途運輸的靈活性,航班班期不定、時刻不定,票價也採用按人頭分攤的方式;與此同時,由於低空飛行受天氣影響較大且軍事活動頻繁,經常出現有急事想坐飛機的旅客到了機場卻發現航班取消的情況。這樣一來,短途運輸給烏拉特中旗的百姓留下了不靠譜兒的印象。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印象,“全網通”的第一步就是自2018年起,將靈活的短途運輸改為定期飛行,固定班期、時刻和價格,並及時向社會公佈。目前,烏拉特中旗的百姓都熟知,短途運輸航班每天飛兩班,早班飛巴彥淖爾,下午班飛包頭。同時,為了應對航班取消的情況,在烏拉特中旗機場停放了專用的保障車輛。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烏拉特中旗機場人員都通過“專車速送”服務,免費將旅客送至中轉機場,確保旅客順利成行。“定期飛”大大提高了短途運輸航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讓更多的百姓選擇通用飛機出行成為可能。

“上網飛”——“孤島”不再孤

截至2018年上半年,內蒙古從事短途運輸的通用機場共有4個,即根河、烏拉特中旗、新巴爾虎右旗、巴彥保力格機場。在2018年以前,這些通用機場就像一座孤島,遊離於航空運輸體系之外。以烏拉特中旗機場為例,運營初期,旅客只能通過電話或機場的微信平臺獲取航班信息,購票還要去機場售票處。信息的相對閉塞和渠道的過於單一,使通航服務很難覆蓋其他地區。在“全民快遞”的時代,通用機場的“孤島效應”使得通航運營更加舉步維艱。

“全網通”的第二步就是將短途運輸的航班放在互聯網上銷售。2017年12月15日,烏拉特中旗—包頭航班成功接入互聯網旅遊平臺,旅客可在網上一次性購買直達目的地的通程機票。這是國內首個接入互聯網旅遊平臺(OTA平臺)的通航航班。據統計,目前乘坐飛機出行的旅客,80%是通過OTA平臺預訂客票,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班接入OTA平臺,解決了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班存在銷售信息鴻溝的問題,擴大了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的影響,使全國各地的旅客都能夠通過主流銷售平臺瞭解通用航班的信息。至此,通用航空的“孤島效應”被徹底打破,“孤島”不再“孤”。

“並表飛”——短途變通途

在前期的運營中,內蒙古機場集團發現了一個現象:乘坐過短途運輸航班的旅客,再次乘坐的概率較低。通過回訪這些旅客得知,烏拉特中旗執行短途運輸的機型是塞斯納208B,設有9個座位,這9個旅客主要流向4個城市,即有1個~2個旅客去巴彥淖爾,有1個~2個旅客去北京,有1個~2個旅客去呼和浩特,有1個~2個旅客去西安。然而,原有的短途運輸航線實在太短了,只負責把旅客從烏拉特中旗運送至巴彥淖爾,去往其他城市的旅客自行銜接後續航班存在諸多困難:有的航班等待時間過長,而有的航班又因為中轉時間短,再次辦理乘機手續經常導致誤機。用旅客的話說,短途運輸太短了,到了巴彥淖爾就不知所措。長此以往,很多旅客就不再選擇短途運輸航班。

“全網通”的第三步是“並表飛”。通過前期市場調研,瞭解到烏拉特中旗旅客的出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呼和浩特、西安3個城市,其將巴彥淖爾機場飛往這3個城市的航班時刻安排在11時45分~12時15分,再根據巴彥淖爾機場的航班時刻倒排航班在烏拉特中旗機場的起飛時刻。通過確定需求—先排後續航班時刻—再排始發航班時刻的方式,將烏拉特中旗機場航班時刻表與巴彥淖爾機場航班時刻表合併到一起。也就是說,航班何時從烏拉特中旗機場起飛,是由巴彥淖爾機場的航班時刻決定的。通過“並表”操作,解決了旅客的後續航班銜接問題,使短途變成了通途,較好地滿足了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的市場需求,建立了國內通用機場短途運輸的新模式。

“省心飛”——讓飛行更美好

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是烏拉特中旗的基本特點。考慮到本地旅客航空出行經驗較少,自行辦理後續航班手續存在很多不便,用當地旅客的話說,“太鬧心”。“全網通”在實施“並表飛”的同時,推出了針對短途運輸旅客的“省心飛”服務。烏拉特中旗的旅客到達巴彥淖爾機場後,在機坪上由專人接機、引導至專用休息室後,由工作人員為其辦理值機及行李託運手續。旅客全程有“寸步不離”的專人引導,不需自己辦理任何手續,真正實現了“省心飛”。目前,巴彥淖爾機場可提供30分鐘快速中轉服務,讓短途運輸航班的旅客“即來即走”,讓偏遠地區的旅客也能體驗到航空運輸的方便快捷。

旅客在體驗過“全網通”後形象地比喻“全網通”就是“互聯網”+“人盯人”,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傳統的“人盯人”服務,將通用航空的旅客通過支線機場運送至幹線機場,實現了“通用+支線+幹線”的“全網通”飛行,讓相對孤立的通用航空融入航空運輸大網。

根據《建設民航強國的戰略構想》,未來我國要實現“縣縣通、及時達”。要實現這一構想,我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大約需要2000多個機場。這不僅需要增加運輸機場,通用機場也需要大幅擴充。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取證的通用機場已達168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的通用機場如何“飛起來”,內蒙古通過自身的管理實踐探索出了“全網通”的市場模式,為解決目前通用航空“飛得不多”的問題提供了“內蒙古方案”。下一步,內蒙古機場集團還將繼續完善“全網通”模式,將通用機場直接連通至幹線機場,通過“通用+幹線+幹線”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偏遠地區的航空通達性,為國家“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實現和偏遠地區百姓的便捷出行貢獻新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