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了,還記得童年陪我們發燒的周杰倫嗎?

第一次聽到周杰倫是2003年,距今15年前(時間真可怕),那時候十二歲,學校靜校的音樂是純音樂版的《送別》,對流行音樂毫無概念。同學最牛的隨聲聽是步步高,除了聽課文以外,主要用來錄朗誦課文的磁帶,諸如《古詩三首》、《成語故事》啥的。

大概長這樣。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彼時滿大街都是盜版合輯車載CD,十幾塊錢一盤堆在攤子上任人挑選。

某日在車上聽到了哼哼著咬字不甚清楚的歌,開頭是絃樂器,配合著男聲含糊念來似的唱法,聽不懂唱了什麼,旋律真好,好到雖然聽不懂,但小小的我被某種奇怪的情緒擊中了。不知從哪冒出來一股澎湃的情愫,唱的也許是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吧,欲言又止的表達,不顧一切就要喜歡你,不管別人怎麼看只想和你在一起,而在你面前又有些不敢表達的謎之傲嬌感。情竇未開的我被打動了。

剛上五年級的小姑娘很執著地想找出歌者,使勁使勁地聽,使勁使勁地分辨。那次上學路上單曲循環了一路,大人似乎是不理解的,問我,這都聽不懂唱的什麼,有啥好聽的,跟唸經似的。

小小的叛逆似乎剛剛有了冒尖的苗頭,我反駁道,你才不懂,這太好聽了。

“我害怕你心碎沒人幫你擦眼淚。”

這是誰的歌。

————————————

那時候獲得信息的渠道太少了,看八卦都得買學校門口雜誌攤過期處理的《當代歌壇》還附贈一些看似少女心的贈品,發繩髮圈伍的。每班裡總會有個消息靈通家境殷實的女同學,上知流星花園,下曉5566,是她們連結了我們這些四線城市土味少女與臺灣娛樂圈。

那時候被人知道喜歡某個偶像就像被人發現與某個公認校草眉來眼去一樣令人害羞。我找到她,還頗有點不好意思地問,知不知道有首歌有句歌詞是某某某,特別好聽,就是唱得很模糊,歌詞很難聽出來,聽腔感覺像是臺灣的。

人家告訴我,是王力宏。(以至於後來我買了張力宏的盜版磁帶,成了力宏十多年鐵粉,這是後話。)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作者家裡保存的磁帶 當年最愛《不可思議》

要不說當年信息比較滯後閉塞,那時候家裡已經有臺式機和互聯網了,但是隻被允許週末使用一個小時,而這個疑問一直折磨我到週末。我只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誰唱的,他還有沒有別的歌,我想買一盤他的磁帶,存錢買音像店賣的那種都在所不惜。

這可是很大的代價了,那時候音像店二十塊一盤的磁帶簡直天價,剋扣的早飯錢與零花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的,二十塊可以買四盤文具店賣的磁帶,認識不認識的歌手,知道不知道的口水歌全匯成大雜燴隨便聽。別跟我說什麼版權意識,那時壓根分不清。

但我願意為了他買二十塊錢的磁帶,簡直像種奇怪的英雄主義精神。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八度空間》

————————————

那個悶熱的夏天週末,在當年資源有限的互聯網上下載了好多wma,mp3都顯得有些奢侈,聽著聽著王力宏,雖然也很喜歡,但是明顯不是一個人唱的嘛。機智如我想到了搜索歌詞,憑著僅存的記憶,將模糊的旋律轉換成文字。

“我害怕你心碎沒人幫你擦眼淚。”

找到了啊,這首歌叫《暗號》,唱歌的人叫周杰倫。

那時候不懂專輯的概念,聽了《可愛女人》、《龍捲風》、《愛在西元前》、《簡單愛》、《安靜》等等,翻來覆去地聽。他好像越來越火了,弄堂裡的文具店開始有了印著他肖像的海報、卡片、筆記本,一切奇怪的,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周邊。

甚至連冷飲店的冰櫃上都貼上了《范特西》。(當然底下蓋著的是F4)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范特西》

————————————

沒多久,我上初中了,他連著出了《葉惠美》、《七里香》兩張專輯,大家不再只在意他的突然走紅,少了討論他的小眼睛,雖然唱歌像唸經但是很好聽。他在慢慢被承認,被人看到幸運與光環之外的才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七里香》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葉惠美》

那時候聽著《雙刀》玩盛大新出的3D遊戲,那個年頭3D遊戲還是稀罕玩意兒,對電腦配置的要求高。

“透過鏡頭重新剪接歷史給人的想象,

八釐米紀錄片的橋段隔著距離欣賞,

正邪對立的兩方我握緊拳頭開始習慣,

以牙還牙的手段。”

開場的呼麥配合著打擊樂,中國風和搖滾結合,感覺自己玩的角色都格外有俠氣。特別是3D視角跟著鼠標移動開始轉動的時候,揮舞雙刀,映著昏暗的月色,踩著節奏鼓點進行暗殺。

這兩張專輯那時候買了正版的磁帶,裝在步步高隨身聽裡跟寶貝似地聽,聽完A面需要拿出來翻B面,不小心還會把磁帶扯出來,偶爾還需要擦擦磁頭。雖然配著五塊錢一條的耳機,倒是很知足的。後來在努力下家長給換了個更小巧高級的步步高,帶線控,用到初中畢業。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步步高隨身聽

那時候有個同學用的SONY WALKMAN,一直是我巨羨慕巨羨慕的對象。SONY那時候在我眼裡簡直就是高端高端高端的代名詞。工作後買了ZX1,官宣是35週年紀念版,說是圓夢也好,都是後話。

那時候音樂帶來的感動不是器材上的,不是高解析度,不是宏大的聲場,甚至沒有清晰的細節。後來初三有了mp3,還記得是國產的小品牌,七彩的屏幕底燈,128MB的容量,為了節省空間連mp3都算奢侈之選,大多數是不到1MB的wma。

再後來換了隨大趨勢換了MP4,2006年有了主打音樂功能的手機,2010年換了入耳的SONY EX系列耳機,2013年買了HIFI播放器,開始找無損的音源,慢慢知道之間的差異區別,除了情感上的動容,多了對於樂器、人聲本體的感受和理解。

這感覺好比《無敵破壞王》裡,80年代的像素遊戲角色快手阿修初見21世紀3D遊戲《英雄使命》裡的短髮美女隊長感嘆道的那樣:“看你那高清解析度的臉蛋兒。”

頗有“撥開雲霧見月明”之感。

特別是聽過好的器材,才知道其中區別之大、門道之深,才理解發燒友的樂趣所在。人的耳朵確實是可以被好的前端、耳機、音響製造出來的或溫暖澎湃或清冷內斂的聲音感動的,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好的耳機可以讓你在聲音響起的一瞬間就被扯入到歌者營造的世界裡,去感受聲場氛圍,去聽細節,去聽他講故事。而不同的器材製造的歌曲的氛圍與傳達到的情感完全不同

也許可稱作“橫看成嶺側成峰

”。

————————————

說回到周杰倫,2009年高三,他出了《魔傑座》,外界質疑聲遍起,覺得沒有初期的歌好聽耐聽。有首歌至今是我的夢魘,那會子學校下晚自習的鈴聲是《稻香》,夜裡下課往往是最睏倦疲憊的時候,長時間的重複播放將這種疲憊感與這首歌聯繫起來,以致於很長時間我都不願意聽這首歌,前奏的蟬鳴一出現,高三的噩夢簡直昨日重現。

直到前段時間無意聽到,聽到唱“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讓自己快樂才是意義”,原來給高三的我們播放這首歌也是有寓意的呀。

學生時期談過一場戀愛,按著事物發展的規律,確實也沒有太好的結局,時間一長倒也慢慢淡忘。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晴天》在2003年發的專輯《葉惠美》裡,在最累的2012年再聽到,竟然沒有忍住聽得委屈地掉眼淚。

其實那時候經常做奇怪的夢,我在教室門口徘徊,走廊裡是剛下課的同學們,我手裡握著信紙,揹著書包在隔壁教室門口張望,在等人下課,我也不知道在等誰。身旁人來回在走,我便開始不知所措起來,這時候校園忽地空了,留我一人在空蕩蕩的走廊裡穿行,挨個教室探頭尋找。我沒找到人,甚至害怕地跑了起來。最後總以驚醒作為結局。

“颳風這天我試過握著你手,

但偏偏雨漸漸大到我看你不見”

“好想再問一遍,

你會等待還是離開”

雖然是最好的安排,也還有遺憾啊。

“但故事的最後你好像還是說了

Bye”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晴天》MV

————————————

回憶是很奇怪的東西。當我說起周杰倫,每首聽過的歌都連接著當年的記憶,再重聽多少遍,最初的感動依然在,初心如故。

當我們說起周杰倫、說起王力宏、說起五月天,想起的無不是當年聽著他們的歌走過青春和跌跌撞撞長大的自己。

六一了,还记得童年陪我们发烧的周杰伦吗?

作者書櫃裡磁帶的一部分

杰倫有了小公主,偶像也變成奶爸。上高中的時候我就琢磨,天啊,優秀如力宏將來會娶怎麼樣一個人啊,現在他竟然也是兩個孩子的爹了,蓋世英雄也近不惑之年。

一切都太快了,當年聽周杰倫的叛逆小孩現在都快是禿頂的佛系中年了。(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好了,最後皮一下。當年聽周杰倫的我,現在還是毫無長進啊,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