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一舉成名天下知,全靠它了!

在平時的工作中,因為工作經驗不足,思考不夠深入,看問題總是浮於表面。當問題出現後往往一頭霧水、手忙腳亂。張良老師在課堂上為我們和我們分享了海爾張瑞敏如何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決問題的案例及理論知識。

界定和解決問題主要分三步

1、 界定問題,有沒有可能有問題,問題在哪裡。

2、 結構化分析原因,也就是問題為什麼存在。

3、 尋求問題答案,我們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

海爾的自我顛覆和路徑選擇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很多企業因為市場波動積壓了大量產品,但海爾“一舉成名天下知”。

海爾:一舉成名天下知,全靠它了!

在同行業企業大規模生產的時候,他從產量轉向質量,在更多的企業認識到質量重要性的時候,他已經著手於服務體系的建設,並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星級服務體系。所以,在家電企業的價格戰來臨之時,海爾贏得了競爭優勢。

1985年海爾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當時身為海爾副總經理的張瑞敏剛剛上任,開始尋找問題的所在。張瑞敏在檢查完工廠庫房裡的400多臺冰箱後發現,有76臺冰箱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在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是800多元,相當於一個職工兩年的工資。在那個冰箱還是供不應求的奢侈品的年代,他毫不吝惜地將它們砸成了一堆廢鐵。

海爾:一舉成名天下知,全靠它了!

張瑞敏意識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質量才是最好的品牌和商標。透析海爾30年的發展過程便不難發現,張瑞敏從不墨守成規。也許正是基於這一點,海爾始終追求創新,並在自我顛覆中不斷向前。

張老師從各個角度剖析企業問題的種類及其形成原因,讓學員懂得如何整合歸納問題,進而運用各項方法化解問題、提高績效、創造企業與個人價值,尤其給我們介紹了PDCA管理循環。

海爾的PDCA管理法

在荊棘與征塵留下的泥濘中,印刻著這樣一個全球管理界都不容迴避的重大命題:在互聯網時代,核心技術與管理模式,究竟哪一個對於企業和行業的存亡更具有殺傷力?

而未來中國企業的突破空間會在哪裡?張瑞敏毅然選擇了管理,並矢志不渝。

PDCA各字母代表含義:

P(Plan )——計劃

D(Do) ——執行

C(Check) ——檢查

A(Action) ——行動

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裡。

每一件事情先做計劃,計劃完了以後去實施,實施的過程中進行檢查,檢查結果以後,再把檢查的結果進行改進,進行實施,進行改善,這樣把沒有改善的問題又放到下一個循環裡面去,就形成一個一個的PDCA循環。

海爾在管理模式的設定上,嚴格按照ISO9000的標準建立程序並執行,用PDCA的管理方法保證工作得到迅速執行。

以銷售任務的計劃、組織、控制為例:

每年年終,集團商流、各產品本部根據本年度的銷售額完成情況,結合各產品的發展趨勢及競爭對手分析等信息,制定下一年度的銷售計劃,然後將這計劃分解至全國銷售事業部。

銷售事業部長根據各工貿公司上年的完成情況、市場狀況分析等信息,再將銷售額計劃分解至其下屬各工貿公司。

從時間緯度進行分解:

年度計劃分解至月度,月度計劃分解至每日。處於管理層的每一位管理者可以對其下屬每日的工作狀況進行監督,並及時進行糾偏控制,使管理者最終控制至每一個具體網點。這區別於國內的一些公司只是將任務分解至每月、下達至相關責任人處,僅僅依靠對相關責任人的月度提成激勵進行控制,而不對其如何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控制的管理方法。

海爾集團在新產品開發、新品上市、質量管理等所有方面都是遵循PDCA管理方法。通過這種做法就可以保證“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現管理的真空。

如果可以靈活地運用海爾的管理法,那我們就不會在問題出現的時候猝不及防、惘然無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