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以「元老」自居的董必武:跨越世紀的奮鬥,爲國爲民盡奉一生


董必武,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辛亥革命時期改作必武。湖北黃安人。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他在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發展中,不斷地隨著時代前進。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法學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董老畢生為人民解放事業奮鬥不息,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巨大功勳,但他從來不以“元老”自居,樸實而低調地奉獻了一生年華。

董老對國家最大功勞是什麼?董老在黨和國家領導工作中的建樹甚多,尤其是在政權建設、法制建設、農民運動、統一戰線工作、反動統治區黨的秘密工作這些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董老是一位法學專家,為我國的法制建設奠基了不朽的功勞。

董必武教育子女:人要甘當配角 不要老想當主帥。董必武兒女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羽”字,寄託著父親的希望。“意思是能飛得高,飛得遠。但父親不是指地位,而是說你的人生志向。”

董必武和妻子何連芝一共有三個孩子。1938年3月,長子董良羽出生時,董必武覺得當時國家的工業太差,希望他們這一代人長大後,國家能造飛機,就取名“良羽”。出於這樣的想法,女兒於1941年出生時,董老繼續在“羽”字上做文章,取名“良翬”,意即羽毛的顏色。

董必武,與謝覺哉、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一起被稱為“延安五老”。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以及代主席等職。1975年4月2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