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孫少平是一個嚮往詩和遠方的人,他通過看書瞭解到除了他生活著的地方,外面有更大的世界。

他從一個尚未成熟的高中生,經歷回鄉教書,務農、攬工直至當煤礦工人,他在苦難的歲月和艱辛的勞動中,自尊、自立、自強,在不斷地進取和不屈的奮鬥中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堅強剛毅、內心強大而又不乏善良寬容、真誠勇敢的知識青年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孫少平

憑著要到外面闖蕩的內心慾望和對心中理想生活的渴望,他毅然走出雙水村,來到黃原城的東關橋頭當起了攬工漢,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沒有退卻,繼續前行,他在東關橋頭告訴自己:“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儘管石頭將他的脊背壓爛,也沒有壓垮他的信念,在經歷一次次攬工,一次次失業中,他漸漸成熟起來,沒有住的地方,沒有了錢,他都不再為此而害怕,他已經明白這一切他都可以應付。當他來到煤礦,那裡的艱苦和困難對他來說已經算不了什麼了,他也沒有了上高中時吃丙菜的窘態,即使同行人中他仍舊是最寒酸的一個,但這已不是他在乎的重點了,因為苦難的生活已將他磨礪成為一個堅強剛毅的人,他已經知道如何去面對人生的不幸和生活中的風雨。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在他貧窮勞累的身後,他沒有忘記精神上的追求,而是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去吸取能量。高中時他從圖書館借書,攬工時他從田曉霞那裡借書,甚至向不太歡迎他借宿一宿的賈冰詩人家借了一本《牛虻》,來到煤礦挖煤時他還把書帶到了井下看,因為對他來說“知識就是力量”,書本讓他感覺他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他也沒有遺忘這個世界,儘管他貧窮,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書本讓他感到他的精神和曉霞是相通的,和這個世界是相通的。書本給了他面對困難的勇氣,給了他強大的內心,每次遇到挫折,在頹廢中,他總能在一番嘆息中鼓勵自己,指引自己的內心走向積極奮進的道路。來到煤礦體檢時,因為第一次緊張血壓過高,面臨回家的命運,他想起了貝多芬的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會使我完全屈服。”他此時的頑強抗爭,難道不是因為他擁有強大的內心嗎,在他強大的另一面,他也有著善良寬容、勇敢真誠的一面。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工作之餘看書

他就在艱辛的生活中,不斷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夢,成為一個為理想生活而奮鬥的精神勇士。作為那個時代有著廣泛閱讀體驗的高中生,他知道外面有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他不願像父親那樣永遠日復一日地勞動,“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地生活一輩子,”雖然他並非說有著一個確定而鮮明的目標,但不甘農門的抗爭意識,讓“他老是感覺遠方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不間斷地做著遠行的夢,”所以他選擇了出走。作者在處理他此時的痛苦和困惑時,著力於通過他內心的獨白和不斷地思考,而後得出他想要做什麼的決定,正是因為他的思考,才讓他的出走,有別於金富和王滿銀式的出走。攬工漢和煤礦工人的生活,讓他感受的就一個字——苦,但他走出來準備的第一件“武器”就是——吃苦,在這樣的苦日子中,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憑著不屈的鬥志,頑強的抗爭,他一次次地走向東關橋頭去攬工,一次次毫無抱怨地走向漆黑的井下。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下井

與他身體上的勞累相映襯的,是他精神上的自由和充實,他不在乎身體的勞累,卻無法忍受精神上的荒蕪,因此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看書,有書看,他是多麼滿足啊,書本豐富和武裝著他的精神世界。因為有了精神上的“富有”和獨立自主,他在人生道路的奮鬥和抗爭中,沒有農民的自卑,沒有高加林式的陰鬱,他能夠斷然拒絕侯玉英所謂的優越的生活,思想上的高度又使他並不拒絕與田曉霞的交往,雖然有迷茫和困惑,但與曉霞精神上的共通,讓他並非完全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曉霞犧牲後,他更多痛心的是他失去了曉霞這個心愛的人,而不是他的“理想生活”,因而他就不會像高加林那樣讓人感覺可笑、可悲,他是可敬、可嘆的人物。因為讀書,外部他與其他的攬工漢、煤礦工人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在他的內心深處,又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充滿著對人生和生活的思考,充滿著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