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最長情的告白之~

給你最長情的告白之~

五一假期過得還好嗎?也許你正在異國他鄉的某地享受假期的悠閒,而我在總結最近的感悟,這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這也是過去三週的培訓+助教生活,給大腦帶來太多負荷,不吐不快。

之前的兩篇文章都在討論年金保險的概念,重點剖析了選擇年金底應該從其最基礎的邏輯出發,以此來判斷對自己的適用性。這也就是回到了一件事最樸素的根上來判斷,比如年金險發揮的持續性收入的功能,能給人以底氣。

那講到這裡,不妨把年金險的整體邏輯都理一遍,各位看官看看是否有道理。在此之前,我想說的是,本文的所有觀點都是基於人的感性,基於人性的弱點來看,這也是年金類保險之所以有需求的基礎。

(什麼是人性的弱點?隨著文章往下看,或者是揣摩一下《後來的我們》當中的情感糾葛)

本文不討論數字,只討論溫度。避免偏執,追求平衡。

(1)

年金險可以平衡衝動消費、隨意動用

把資金強制留下來,這是由年金險的強制儲蓄功能決定的,這是靠年金險初期的現金價值低於所交保費來強制保證的。

在後期,更多是靠年金險所建立的心理賬戶來實現,也就是說人傾向於認為這是一份不能動用的資產,甚至會忘記還有這筆錢的存在。

如果這些錢都放在銀行存款或者理財產品當中,人們就傾向於認為這筆資金是隨時可以動用的資金,進而帶來處置的隨意。

這就像一個平時省吃儉用的人,在旅行的時候容易大手大腳,其實用的還是自己的錢,只不過因為把資金無形中歸類而造成的。

你需要年金險這樣的一個心理賬戶,從制度上實現強制,在心態上保證獨立。

(2)

基於這樣的平衡,一旦建立了這個賬戶,就有了

平衡現在與未來的功能。

人的一生似乎永遠在矛盾當中,人一輩子都需要花錢,但賺錢卻只有那40年。在青少年時候,需要靠父母來養活;而在老年時期,就需要年輕時候所留下來的錢來養活自己。也就是說,需要把錢安全地留到以後。

社會保險就是發揮這樣的功能,但那是給全社會共享的,也就意味著無法滿足個人更高品質的生活追求。唯有靠商業保險來實現養老時候的現金流準備。

年金保險所特有的分期、持續領取功能,剛好又適應了養老時候的特點,對資金的掌控能力下降,需要一個信得過的機構代為持有,穩健類的保險公司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這樣樸素的道理實際是一直都有,比如哈佛大學的第一堂經濟學課教學生的概念“每月先儲蓄30%的工資,剩下的才能進行消費”。再來看中華民族的智慧,“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意思是收穫的糧食,應該存起來三分之一,以務不時之需(出自《禮記·王制》)。

(3)

這樣的一種平衡背後,也就是創富和守富的平衡,創富需要努力,而守富需要工具。

對於社會的大多數來說,創富或者說賺錢仍然要靠主營業務,也就是自己的工作。想想你的身邊,又有幾個人是靠著投資發家的。與創富類似,投資要想獲得遠超其它人的收益,同樣也要付出遠超普通人的精力,還有相應的對能力的要求。

而守富只要做到剛好對沖通貨膨脹的風險就好,別今天能買兩個包子到了明天別隻能買一個;還有就是守富應該把人的精力釋放出來去做創富的事情

這也正是分紅型年金保險的功能,你管或不管,我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如果腦子裡一味地只有投資,靠投資再來創富,會帶來偏執。有句話說唯有偏執才能成功,但如果成功之後還是隻有偏執就會帶來災難。就像投資大鄂,如期貨大佬**跳樓的故事,背後就是偏執造成的心理失衡。

這樣的失衡需要年金保險來進行對沖,畢竟對抗人性的弱點不能只指望人性。那對修行的要求太高,需要的是制度,是一紙合同,年金保險剛好滿足這樣的需要。

以上,乃年金險做為一個平衡一生現金流的工具,其最樸素的功能。

如果你沒想明白這一點,還是別買年金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