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戰功顯赫,位居高官,後人卻鮮有人能說出他的名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臨江仙》明·楊慎

當年的一部《三國演義》,火了這首《臨江仙》。

而現實中,正如這首詞裡的意境一樣,時間如奔騰而去的江水,不可倒流,過往的歷史也會被遺忘。

對於周屋村的後人來說,提起先祖名人,大家第一想到的只有北宋文人周敦頤,甚至在村裡種了大量的蓮花、修建太極廣場,只為紀念這位眾所周知的名人。

說起周屋村的太極廣場,很多人只知道是因為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鮮為人知的是,一陰一陽的太極八卦陣,同時也象徵著周屋村另外兩位一文一武的名人。

這一文一武,指的就是周之旺與周之鼎。其中,明朝武將周之鼎,戰功卓越,後代繁盛。

大街小巷路人皆知周敦頤,但卻少有人瞭解一代名將周之鼎的生平。

周之鼎堪稱武官中的翹楚,天資卓越,六歲讀私塾,八歲習武劍,十六歲鄉試武比中舉!

十八歲那年,鼎公任州府教官,此後,節節高升,官升至二品廣西總戎,屢立戰功。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一腔忠心氣概的周之鼎多次上奏朝廷,一言一句痛砭時弊,卻無奈被奸臣多次阻攔,甚至遭到構陷。

眼看著宦官當道,朝綱混亂,一心想要報效朝廷卻無力扭轉局面,滿腔熱血無處揮灑,內心憂憤,一氣之下辭去官職,卸甲歸田。

關於鼎公的事蹟,不管是網絡還是書籍,記載都少之又少,如果不是鼎公後人的講述,我們也將與這位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名族英雄擦肩而過。

好在,後代子孫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先,亦不會忘記屬於歷史的光輝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