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艷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距市中心70公里。佔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中國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寶庫。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寺院佔地面積0.07平方公里,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20世紀40年代毀於日軍炮火中。解放後,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雲居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居寺始建於唐貞觀五年(631),由僧人靜琬創建。至遼聖宗時期(公元983—1011年) 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寺的南北有兩座遼塔對峙,南塔又稱藏經塔,地下有藏經穴,塔已無存。北塔是遼代磚砌舍利塔,又稱“羅漢塔”,始建於遼代天慶年間(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樓閣式、覆缽式和金剛寶座三種形式為一體,造型極為特殊。塔的下部為八角形須彌座,上面建樓閣式磚塔兩層,再上置覆缽和“十三天”塔剎。這種造型的遼塔,十分少見。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小唐塔,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至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間所建。五塔形成一個整體,為中國金剛寶座塔(五塔)的早期實例。寺內及周圍山上還有唐、遼、明各代建造的磚、石塔十餘座,其中以石刻大藏經創始人靜琬的墓塔——琬公塔和為紀念唐代金仙公主捐助刻經事業而建的金仙公主塔最為著名。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古文化建築:雲居寺,原智泉寺,還有羅漢塔,可謂驚豔

四座唐塔都有明確的紀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七層,分單簷和密簷式兩種,而造型大致相同。塔身上雕刻著各種佛像,其中唐開元十五年(727年)所建的石塔,內壁雕刻有一個供養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斷應為外國人形象,這與當時唐代與中西亞交流廣泛、大量任用外族為官有直接關係。雕刻的服飾十分華麗,線條細膩流暢,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