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農村不能,也不敢回去!」

第180篇推文 正文:1434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90後:“農村不能,也不敢回去!”

王一小發文專屬福利

25了,還單身!你初中同學張三的小孩都上幼兒園了,在大城市飄著幹嘛,快回老家!

28了,還一事無成!你高中同學李四都買車買房了,談什麼狗屁理想,快回老家!

當在城市混得不如意時,親人口中或你的內心是否出現過這樣的聲音?

但是,來自農村,90後的小年輕,還能回去嗎?

90後:“農村不能,也不敢回去!”

【1】

前不久回老家時,聽鄰居講到一件事。

Q是我們隊的一個男青年,25歲左右,職業不詳。

他在去年結婚,今年3月份卻離了婚。

婚姻的開始與結束,都與房、車沾上了關係。

結婚前,為了滿足女方有車有房的要求,他家向親戚朋友借錢,勉強付了房、車的首付。

但房、車、結婚三件事湊在一起對於一個農村家庭無異於“經濟破產”。

婚後不久,還貸、還債的壓力隨之而來;Q的工作不穩定,他的父母也只是普通的農民工,家庭危機很快出現……

Q在離婚之後,像變了一個人;他很少出門,和大家坐在一起也沉默寡言,一副婚姻失敗者模樣;走路垂喪著頭,沒了年輕人的朝氣。

在我的印象裡,Q只讀過職高,是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

受制於教育程度與家庭條件的限制,我無法去猜想:他何時能走出這一段婚姻的陰影?他的家庭何時再能支持他結婚?

婚姻背後指向的是男人能給到女人的安全感,雖然婚姻與房車之間並不能劃等號,但房車卻已成為了促成農村結婚的重要經濟條件。

90後:“農村不能,也不敢回去!”

【2】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為什麼農村多光棍,城市產剩女”的帖子。

主要觀點如下:

沒能進入城市,沒有穩定工作的農村男性,經濟條件差,缺乏經營婚姻的能力。

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村男性,因為先天經濟基礎薄弱,買房、結婚等人生大事一般較同齡人偏晚。

沒見過世面的女性,婚姻大事聽從父母。而農村越貧窮的地方,越是希望通過嫁女賺上一筆,農村男性買不了單!

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村女性,希望擺脫農村,更願意留在城市尋找自己的歸屬。

出生在城市的女性,經濟獨立,偏向去匹配社會價值更高的城市男性。

不同群體原因雖有不同,卻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因素——經濟條件。

以普世的價值觀來衡量,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是人生價值所在,特別是對於男人。

90後的小年輕,正面臨買房、結婚等人生重大事項,更需要經濟條件作為強有力的支撐。

90後:“農村不能,也不敢回去!”

【3】

回農村,能創造必需的經濟條件嗎?

拋開極少數有資源與條件去農村創業的群體,大多數的我們或只能靠打工去積累原始資本;相對於城市,大多數農村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工作機會少

越是小的地方,越是關係社會;在大城市,只要踏實努力,創造的市場價值越高,就有越多的公司願意聘用你。

而在小地方,可能為了兩三千塊的普通工作也得託人找關係,甚至請客送禮。

發展潛力小

農村的發展相對城市緩慢很多,多年幾乎沒什麼變化,無論是接觸的人,還是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極其有限。

而在城市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是在一個大公司工作,每天除了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和技能外,還能接觸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資訊和信息,視野也不斷開闊,這些都是農村給不了的。

人生追求降低

知乎上有一個“回農村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麼?”的最高贊答案——廢了的自己!

每天都賴床到中午,電腦裡的學習視頻再也沒有點開過,有時候放棄洗臉刷牙,衣服也成了大媽款,沒有特殊情況不想出門.....

農村相對閉塞的環境,造就的小農思想,大抵也是如此了。

回農村工作,無論是公平性、人生機遇、奮鬥意志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應對生活已經竭盡全力的我們,是否還有餘力來應對?

對大多數普通的農村子弟而言,留在城市,積蓄力量,贏得人生價值的可能性或許會更大。

農村,90後不能也不敢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