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期別人公司業務非常好而你公司卻面臨倒閉幾個致命原因你有嗎

在創業的道路上,對過程中的錯誤進行反思,或許比項目的結果更加重要。創業成功的有不少,反觀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我們只有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學習,才能避免這些失誤出現在自己身上。

而導致創業公司關門的最主要因素卻是由於“過早擴張”引起的,據某創業公司分析網站Startup Geneme對3200多家互聯網創業公司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現:高達74%的創業公司倒閉是由於“過早擴張”。

“殺手”1——過早擴張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過早擴張?

初創期別人公司業務非常好而你公司卻面臨倒閉幾個致命原因你有嗎

簡單一點說,“過早擴張”指的是試圖以超出你能承受的速度去快速擴張公司的業務。

一個可複製、可擴展商業模式的形成對創業公司的活力至關重要,因為它為創業公司實現自己的核心目標提供了可能,即實現以指數級增長與擴張。實現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創業公司的最終目標。

當你的公司做到下面這三個關鍵點的時候,就等於找到了可複製、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1)你的客戶獲取成本(CAC:你在說服一個潛在用戶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過程中花的總費用)比客戶終身價值(LTV:客戶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為公司貢獻的總營收)要低。

(2)公司的運營符合規模經濟效應的規則,即公司產品的用戶數量越多,你的產品成本就會變得越低。也就是說,隨著產品用戶數的增長,CAC/LTV的比值就會越來越低。

(3)公司商業模式可以不斷自行復制,即在不耗盡客戶獲取渠道的情況下,你能持續成功地獲取客戶。

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就試圖擴張你的公司,這幾乎肯定會讓公司陷入負現金流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創業公司的資金鍊將會斷裂。

由於過早擴展而失敗的創業公司通常都有下面這些共同特點:

(1)在沒有充分測試和驗證他們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否相匹配之前,就開始開發並擴張自己的產品。

(2)在成功做到產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之前,他們花太多精力在客戶獲取上。

(3)他們過早地招聘太多人(包括一些可能對公司業務帶不來任何實際價值的成本高昂的“諮詢師”),融太多錢導致資金無法得到高效利用,並試圖以公司其它任何地方為代價來獲取高額營收。

每一個創業活動最終都是建立在一個用戶願意花錢購買的東西的基礎上的。然而除非你的產品能有效地解決客戶面臨的一個或多個緊迫問題,否則這種購買行為永遠不會發生。

創業公司如何才能驗證自己認為的客戶痛點確實是客戶真正的痛點呢?

為了驗證你關於客戶痛點的假設,你需要:

(1)找到一組客戶樣本;

(2)面對面對他們進行調研或做網上調研;

(3)對調研結果進行評估;

(4)進行更多的測試。

“殺手”2——中國式合夥人

某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小劉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經歷,有次去北京拜見一位上市公司的老總,溝通的過程中老總表現的對項目非常感興趣,從了一整個下午,小劉覺得有戲也很實在把項目的很多細節告知。

聊完後回南京,過了幾天跟這邊聯繫,得到回覆是還在討論,又過了一段時間回覆還在討論,等過了一個月以後,發現老總的產品上線了,跟他們的產品、業務模式幾乎一樣的產品。

這也提醒各位創業者,在接觸投資人時一定要儘量考慮到這些方面,關鍵最核心的東西在肚子裡面捂一捂。

在確定創業方向後,尋核心合作伙伴一定要注意:

1. 人品是第一位,如果人品沒有經過驗證就盲目合夥的話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

2. 三觀要相符,當你發現你跟合作伙伴在一起的時間遠比跟家人在一起待的時間長,這或許能說明你找到了合適的合夥人。

3. 在找合夥人的過程中,要分清自信和優越感的區別,要找踏實做技術和業務的合夥人,而不是靠原有平臺光環而獲得優越感的合夥人。

4. 最後,要找比自己優秀的人合作,如果找到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合作成功概率會很高。

“殺手”3 ——沒有方向、缺乏資金

很多年輕的創業者經歷過失敗之後,深刻的發現創業的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初創期別人公司業務非常好而你公司卻面臨倒閉幾個致命原因你有嗎

一位創業達人小胡花了3年時間找方向,第一年幹了7個項目,有團購網站、遠程培訓、健康儀器等每個項目都是停留表面沒有深挖,最終第一年7個項目全面虧損。

第二年他沒有病急亂投醫,看什麼好賣好做就去跟著做什麼,經過一年的摸索他發現自己7個失敗的項目中貫穿始終的是互聯網技術,不管是教育行業的遠程培訓,還是健康產業的治療儀都是互聯網+模式,於是他決定深耕互聯網方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他把互聯網+傳統產品的模式運營的非常好,公司也已經轉虧為盈,這兩年還有一些風投公司願意入股幫他上新三板。

小胡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覺得是由死向生,由生向死的過程,不管有多不順利一定要把握方向,知道自己真正做的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小胡作為過來人,覺得創業階段方向很重要,除非你有非常強的個人背景,否則需要大額資金投入才能啟動且需要持續燒錢的領域。

其次資金也不能少,如果正在融資,不糾結估值,能拿錢趕緊拿,落袋為安。確保手裡有不融資也可以平穩運行兩年的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