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DIY市場的垮掉(上)

序言:這是一篇寫於4年前的稿子

這是一篇我寫於2014年2月份的文章,最近寫了一些行業裡的陳年舊事,才發現自己的筆記軟件裡有這兩篇從來沒有發過的文章。雖然時間過去了四年,但是我對文章的很多看法並沒有發生新的變化,故舊文重發,歡迎指正。

論DIY市場的垮掉(上)

這個論點我寫過無數次,現在也是時隔幾年後就我原來說過的觀點和市場現狀進行更新而已。當然,世界在變,人在變,從這個角度來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會垮掉的。倘若認為一個行業不會變或者不應該變,除了幼稚之外,多少也充斥著既得利益者日薄西山的感傷。

2006年左右的時候,是整個中國DIY市場最鼎盛的時機,你隨便去開一個DIY廠商的會議,都充滿了大躍進式的目標,行業的2、3、4、5、6、7、8、9、10……到100名,都會說2、3年,要做到行業第一。這些廠商樂觀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1,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隨便算,都是10幾億人口。

2,中國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相對較低的人均電腦擁有率。其他那些國家基本都是70%-80%的人均擁有率,而當時的中國市場,不到20%。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很多人就認為,哪怕未來三年到五年電腦擁有量提升到40%,乘以DIY電腦的佔比,再乘以自己品牌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然後他們就睡著都笑醒了。

其實2006年的時候,筆記本電腦開始爆炸式成長的一年,即便如此,從業者們依然樂觀,畢竟一直以來筆記本品牌機和DIY基本都是相安無事,各自有自己的用戶。

從業者普遍的共識是當時的筆記本和品牌機用戶是高富帥和白富美,而DIY的大部分用戶是矮矬窮和土肥圓,這是從2000年初就形成的認知。一方面是因為筆記本貴,品牌臺式機沒有性價比;另一方面還是DIY不規範的做法,省卻了稅金、系統授權費用等,顯得同樣配置下價格相對低廉得多。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DIY市場這個中國式特色的行業是怎麼形成的。國外發達國家的DIY市場基本壓根沒有經過過我們這樣的進程,或者這樣說更適合:過去的中國大部分的行業可能都落後於國外,唯獨IT這個市場可能從起步開始,就並沒有落後或者說並沒有落後多少。一些行業大佬2000年初鼓吹的美國或者某國的DIY市場是我們的未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每個國家的市場,都是基於他們市場的土壤長成的。我們的特別畸形肥胖而已。當然,這些我也是後來才看明白的。

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電腦市場是什麼樣子呢?品牌機佔據絕對大頭,然後DIY佔據一點點細分市場。一方面他們的電腦價格相對人均收入不貴,另一方面他們的政策和國情註定了他們不能像我們這樣能省掉稅金和系統授權費用,這樣的話,差價也並不大。

中國的相對寬鬆的使用環境以及對價格的極端敏感,是DIY蓬勃的主要原因。

然後兩部分人在過去普及DIY電腦功不可沒,一是學生,二是網吧業主。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且快,他們更願意通過學習和折騰來讓自己的電腦更有性價比,而不是去購買價格高昂的品牌機和筆記本。網吧這個過去巨大而蓬勃的市場也是基本一樣,讓自己的網吧電腦配置均衡並且有較強的遊戲性能是重中之重的賣點。可憐的是,甚至到今天,大部分的品牌臺式機裡都不會有一塊像樣的顯卡。

品牌機和筆記本的消費者一開始還是集中在家庭用戶和企業上,一方面他們有購買能力,二個是這兩個群體更在意電腦的穩定性和售後服務。所以當時的硬件資訊站上你如果是一個品牌機的使用者,你是不太有尊嚴的。窮逼們會把你羞辱得一文不值以彰顯他們那引以為傲的“性價比”。

當然這個過程中DIY和品牌機也是有過互相滲透的時候,比如英特爾就扶持各地做得好的經銷商退出自主品牌的電腦,他們提供解決方案,這些經銷商只要貼牌即可。這些區域經銷商叫“IPP”,再高級一點的叫“COEM”,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區域品牌比如金利就是這樣。另一方面呢,英特爾又推出了“BTO架構”,就是可以升級CPU、內存、硬盤的品牌機和筆記本。是他,他們就是這麼的左右搖擺,我也很慶幸他們不再是行業領導者了。

導致DIY市場的蓬勃發展其實最核心的是,電腦硬件發展的黃金時期,各個配件的最頂端的廠商是很多的,比如CPU,除了現在耳熟能詳的英特爾和AMD之外,有Cyrix,IDT,甚至還有VIA和SIS;硬盤有IBM、希捷、西數、邁拓、昆騰、東芝、富士通、富士等,顯卡有nVidia、ATI、matrox、Trident、S3等等。這些很多很多的上游廠商,每一個都對應著整個產業生態鏈上的無數的從業者,生產廠商、代工廠商、國代、省代……

但是資本的本質就如同黑洞一般,吞噬所有可以吞噬的東西,如同現在的汽車行業的瘋狂兼併一樣,電腦市場的兼併發生的更快更徹底,短短10年都不到,差不多每個核心領域,就只剩下2家左右了。其他的在競爭中要麼死掉,要麼被收購。

這個兼併的過程導致的最大影響就是,產品的高度同質化,高度的同質化導致的就是殺價,行業的毛利率急劇降低,然後,洗牌自上而下的開始了。當然,這個過程不只是DIY市場如此,品牌機和筆記本也如此,甚至現在如日中天的手機行業,也馬上就將如此。

說到這裡,行業上游的整合導致了產品的同質化是導致行業洗牌的內因。除了內因之外,還有需求變了的外因讓這個行業更加加劇的發生著變化。

最大的外因發生在移動智能終端的成熟普及。

移動智能終端的成熟普及以及政策的不斷完善規範,讓網吧這個市場基本就崩潰了,網吧市場的主力客戶群體之一的就是以社交為需求的輕度網絡用戶,他們的訴求被快速普及的各種價位的智能手持終端給滿足了,隨便一個智能手機,都可以安裝QQ、微信、陌陌等社交軟件,輕度用戶接入互聯網的成本更低了。政策強制二代身份證實名上網,把未成年人又趕出了網吧。網吧大批量的倒閉。

過去的從業者普遍樂觀的看法是4-6級市場甚至是農村市場,肯定是要普及電腦的,普及電腦那一天,勢必就有自己的一碗飯吃。但是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發現平板和手機因為更容易操作、更便宜、更低的接入和學習成本,成為了普及信息化的最首選,不但沒有DIY的事了,連筆記本和品牌機的事情都沒有了。這一情況的嚴重爆發,是2012年開始,PC首次全球範圍內出現負增長。

為何會如此呢?其實不管是以前的DIY、品牌機、筆記本,還是現在的平板和手機,都面臨同樣的行業現狀:硬件配置高是偽命題,不管是摩爾定律還是其他定律,都決定了每隔一段時間,高端就變成中端,中端變成低端。

比如首次有品牌機廠商把奔騰4處理器的電腦殺入到萬元以內時大家還奔走相告,結果每過多久,奔騰4就是一個爛大街的不入流貨色。手機也一樣,5寸屏是大屏超級高端的代名詞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一年前?還是兩年前?現在5寸屏的國產解決方案已經做到500左右了,還有人會洋洋自己自己是大屏嗎?硬件配置,真的就是一個偽命題,它的快速平民化讓所有人都能快速的使用到當下最主流的IT產品。

世界是如此的快,當年我們鼓吹未來人人都是媒體,去中心化的時候,並不能設想到具體會是怎樣實現的,但是當你現在打開微信的朋友圈,人人都是心靈雞湯和成功學,人人都是馬雲和他老婆不得不聽的10句話,人人都是今天是佛祖誕辰和家裡有白羊座的快轉走,這個時代已然來臨,我們人人都是節點,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被人影響著也影響著別人。

太困了,有很多想法和論據沒有展開寫,以後有心情,單獨寫《論傳統IT市場的垮掉》、《論那些死掉的廠商們》、《為什麼大家在逃離IT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