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建築的變化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革命當前,新技術革命的浪潮正衝擊著整個世界,新興科學技術的應用已導致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反過來,生產的發展、經濟的上升,又促使了科學技術的革命。這種互相反饋、互相促進、週而復始、螺旋上升的現象已在加速進行。建築領域毫無例外地也在變革,它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地朝著一個嶄新的方向前進。這種變革自然首先出現在工業化生產與科學技術先進的西方國家,因此,認識這種建築變革的規律,分析其變革的趨勢,對於預測未來建築的前景,考慮城市建設的戰略規劃是有積極意義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看看20世紀60年代前後,建築上的變革。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一、20世紀60年代以前

隨著世界工業化的形勢如火如荼,形成了包括大約14個國家,約10億人口的一個工業化帶,雖然這些國家之間存在著許多差別,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及意識形態,但它們之間卻有著一些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強調標準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這些原則在建築領域中的表現也是十分明顯的。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1. 標準化

標準化的特點反映為大量性建築的標準設計,構配件的標準設計,門窗的定型設計,設備的定型產品,結構和施工的定型模式等。甚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建築理論也都一致趨向於現代主義。

2. 同步化

同步化的特點則在大型建築公司與建築師事務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於工程的複雜性,他們必須共同工作,互相配合,隨時交換意見,改進工作。在施工單位,為了高效率地取得成果,他們必須制定施工組織計劃,安排流水作業,同步前進。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3. 集中化

集中化的特點在大城市中反映最為明顯,分散的住宅有許多已逐漸改建為大型公寓和集中的街坊。為了適應城市人口集中的趨勢,在建築組合時也儘可能地把多種功能集中在一起,於是集中的超級市場與商業中心,以及各種集中的文娛、體育類建築都得到了發展。

4. 大型化

大型化的特點則表現為工廠要求越大越好,以便於縮短生產流程和便於管理,高層建築越來越高,百層建築已不稀奇,大空間建築的跨度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社會需要與技術進步結合的產物。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二、20世紀末

雖然工業化進程仍在繼續,但在所有工業化國家中幾乎都出現了危機,對於自己的生存前景發生憂慮。於是,就在這種危機時刻,世界上新技術革命的號角吹響了,它給人們輸入了新的價值觀與對世界建築發展規律的新認識。20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了信息社會,由於新技術革命的出現,世界的工業生產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建築領域中則表現為趨向人情化、多樣化、分散化、個性化,這種新的趨勢已對世界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1.人情化

首先,在世界上舊城市與舊街坊的改造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城市居民長期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他們對傳統的建築有深厚的思想感情但又不滿足於現有的設施,因此,保留原有的建築外觀而改造建築內部環境,以適應現代化生活的要求,已成為當代的趨向。悠久的歷史文化使人們對自己的故鄉城鎮情深意長,對舊城的改造與新區的開闢應是十分慎重的。這反映了先進技術與高度人情化的結合,反映了精神功能在建築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建築都趨向不同的特點,這是因為各個國家的氣候、環境、歷史、文化、生活習慣各有不同,自然對建築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儘管美國、英國、日本都是工業化發達的國家,但是他們對新建築的創作都在探討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傳統,甚至再次興起了某種復古思潮,千篇一律的國際式風格早已為人們所唾棄。高科技與高情感的結合已是時代的需要。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2.多樣化

這一趨勢表現為建築類型、建築形式與建築結構正朝著多樣化、不定型化的方向發展。城市中心區新建的高層建築與公共建築更是標新立異,充分發揮了建築師的創作才能。服務性建築的多樣化與專業化商店的日益增加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服務性行業的發展,必然導致各種服務性建築的增加。建築的多樣化勢在必行。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3.分散化

分散化的特點表現為城市人口趨向分散到小城鎮與郊區,原有大城市趨向地下發展。由於許多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環境日益惡化,已有不少企業與居民逐漸向郊區與小城鎮遷移,希望迴歸自然,這種現象在美國東部較為明顯。如紐約城市人口近年來已有下降趨勢,這是和私人汽車增多相聯繫的。同時,為了改善原有大城市的環境,又不使城市發展無限制擴大,有的大城市已開始發展地下街或地下城,這種情況以東京較為典型。與此同時,由於工業化的結果,農業人口漸漸減少,村莊將逐漸消失,新的小城鎮正在大量出現。

4.個性化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20世紀建築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