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並不是被人「唱衰」的

孫佳山

電視並不是被人“唱衰”的

2013年,因為那時候的《中國好聲音》比較火,綜藝節目模式也就是當時那個節點的綜藝節目形態進入到了我們的理論視野,然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又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2013年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覺得綜藝節目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但這兩年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其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當時的預期,即便那時我們已經做出了有一定前瞻性的展望,但也還是想不到僅僅兩年後,中國的綜藝節目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簡單地說,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為什麼會出現今天這個形態?確實綜藝節目已經走到“資本為王”這個階段,為什麼會出現“資本為王”的現象?“資本為王”會有什麼後果?比如說到現在綜藝節目的成本費用非常高,有多高?

據不完全統計,《極限挑戰》的黃渤,他一季的薪水大致是四千多萬。四千萬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什麼概念?中小成本影片的門檻是兩三千萬,也就是黃渤一個人的“真人秀”薪酬都可以拍一兩部中小成本電影。再比如在“跑男”、《爸爸去哪兒》這些節目中,一臺攝像機值多少錢?每臺攝像機都大概在40、50萬人民幣左右。類似北京衛視去年的《上菜》節目,一個鏡頭四五臺攝像機,十幾秒的呈現效果,就有差不多二百萬的設備在支持;而一期大牌綜藝節目動輒要用20、30臺這樣的攝像機,甚至更多才能有理想的效果。所以現在社會上一般還都不太能理解“資本為王”到底什麼是意思,現在確實已經到了這麼讓人震驚的階段。

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呢?本文擬從三個現象入手。第一個現象是,最近光線傳媒的電視事業部宣告重組,光線傳媒就是靠電視起家,《中國娛樂報道》就是光線當年的拳頭產品。在眼前這個節點,中國電影、電視領域似乎看上去資金充裕,但就是在此時此刻光線傳媒解散了自己的電視事業部,而且一部分人員轉崗到了和360合辦的視頻網站。第二個現象是,愛奇藝6月3號提出了一個“純網綜藝”的概念。第三個現象是廣電總局要推出“限綜令”。

電視並不是被人“唱衰”的

為什麼從這三個現象入手,這三個現象背後分別指的是什麼?

比如第一個現象,光線傳媒的電視事業部為什麼要解散?要知道在2015年,綜藝節目的廣告市場份額達到了百億規模,而且只用了三年時間,而中國電影票房則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達到百億這個門檻。故而,在這裡看似不太好理解,既然這個行業這麼欣欣向榮,有這麼多機會,他們怎麼偏偏在這個節點選擇了離開?

第二個現象,愛奇藝提出的“純網概念”,那麼什麼叫“純網”?按照一般理解,看綜藝就是看電視,那麼現在的“純網”是什麼意思?這其中有什麼變化?還有就是廣電總局的“限綜令”,大家都知道廣電總局的“限×令”的政策效果特別明顯。比如當年《超級女聲》的年代,最多的時候有100多檔類似節目,但隨著當時的限令一出,大浪淘沙後只有兩三檔經得住了考驗。再比如前兩年《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特別火的那個階段,也是總局的“限娛令”和加強版“限娛令”,雙重限令一出來,就迅速降溫,市場指向特別明顯。

因此,假如這個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光線傳媒就不會解散其電視事業部,因為這太不符合常理。而且,假如電視領域的綜藝節目,在“資本為王”的時代還有很大的機會,那為什麼還要搞“純網綜藝”?本文正是力圖從這一系列的例證來梳理政策演變的脈絡,並試圖找到綜藝節目在廣電領域的基本發展邏輯,特別是1999年之後的基本邏輯。

事實上,光線傳媒解散電視事業部,愛奇藝提出“純網綜藝”概念——問題很明顯——互聯網領域正在和廣電領域進行深度博弈。廣電領域和互聯網領域的深度博弈看似是近年來的新生現象,但實際上在1999年這個問題就已經出現,是廣電領域相關政策邏輯長期演變的結果,而且現有的一些政策也並不是根據當下的現狀提出的,它們有一個源頭,這個源頭在1999年。

電視並不是被人“唱衰”的

在1999年,國家明確提出了廣電領域要進行市場化改革,一個標準就是到了1999年中國所有的省級衛視全部完成了“上星”。與“上星”同時提出的,是我們眾所周知的“製播分離”,這是典型的改革開放的邏輯,市場化的邏輯,讓製作領域充分自由競爭,以期自由的市場競爭能夠帶來廣電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另外一個當時並沒太引起人們注意的改革方向是“臺網分離”,這裡的“網”跟現在的互聯網有所區別,只是有線網、有線臺和電視臺的相分離。從那時候起走到今天這一步,“臺網分離”後發生了什麼?

到了2014年,我們國家的網絡視頻用戶是4.33億,手機視頻用戶也達到了3.13億,已經到了四、五個人中就至少有一個人拿手機看視頻的階段。但這個“網”並不是廣電領域的有線網,而是互聯網,雖然廣電領域的有線網也進入互聯網。真正屬於廣電有線網的IPTV用戶有多少?3400萬,這還是這兩年廣電總局政策不斷大力扶持後的數字,差距是不是過於懸殊?

那個年代為什麼提“臺網分離”,正是因為在當時廣電體系的有線網和工信部主導的互聯網有一定的區別,廣電網絡的有線網當時話語權還比較強,尤其是在電視的問題可以通過“上星”來解決之後,當時廣電總局還試圖在中國的互聯網格局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歷史伏筆的確在那個時代就已經埋下來了,在那個年代所不曾料想的因素,後來產生了蝴蝶效應般的影響,演變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

這個格局有多複雜?光線傳媒為什麼要解散自己的電視事業部?愛奇藝為什麼會提出“純網綜藝”?因為歷史發展到今天,是當年絕不曾料想的局面。據廣電總局公佈的數字,2015年上半年的第一季度,全天的電視開機率只有12個點,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個點;在第二季度,綜藝節目的廣告收入在之前的野蠻生長之後,也開始下跌,不只是綜藝節目的廣告收入在跌,電視廣告的總體品牌持有量也已經跌到了五年前的水準。

一系列數字告訴我們,電視的整個收視率、收視規模在2015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大幅縮水。確實新的時代已經開始到來,一系列的數字表明這個趨勢已經確立起來,並不是一個週期性的波動,而是長期的趨勢,整體性的格局已經穩定下來了,這在1999年是絕不會料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