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今天我要分享的方法是:微習慣策略。

這個策略來源於斯蒂芬· 蓋斯寫的《微習慣》這本書。斯蒂芬· 蓋斯之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宅男,既沒有耀眼的履歷,也沒有高薪的工作,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不盡如意的生活狀況。也正因為如此,他會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用自己做實驗,最終寫出了這本書。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在介紹微習慣策略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微習慣。微習慣就是: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就是新習慣大幅縮減的mini版。就好像是把“每天做3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把“每天閱讀1個小時”縮減成“每天閱讀一頁書”就是微習慣。

而微習慣策略就是實施每天堅持去執行“微習慣”,每天完成1到4個“小到不可思議”的計劃好的行動。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做這些事情。利用微習慣來養成一種慣性,因為微習慣很小,小到你覺得完成起來特別的輕鬆,你每天只需三五分鐘就可以完成,你不會因為完不成,或者做不到而放棄,它簡單到不可能會失敗。

你可能會質疑,一天做一個俯臥撐,或者看一頁書對我們能有多大的幫助?那你肯定錯了,任何一個能變成習慣的行為都非常重要。習慣在人類行為基礎中是非常強大的。養成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比間隔很多天做30個俯臥撐更好。只有先養成習慣,才能將其培養得更強,目標更高。

習慣是不能直接獲得的。你不能馬上建立或者去除一個習慣,它是在長期不斷重複中被塑造出來的。

要研究習慣的養成,首先我們要先明白大腦的工作原理。神經通路是大腦裡的溝通渠道,這些通路就是習慣在我們身體裡的“長相”。它的工作機制是這樣的:一旦某個習慣指定的神經通路被一個想法或外部信號觸發,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路通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比如你每天早晨醒來都要洗澡,那就會有一個神經通路和這個行為關聯。你一醒來,這個“洗澡神經元”就會放電,然後你就會像殭屍一樣走過去洗澡——根本無需思考!隨著習慣根深蒂固,與之關聯的神經通路就會變得更粗,更牢固。理解這一點,我們就明白,如果要建立並強化特定的神經通路,我們就要不斷重複。建立習慣的目標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可是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能大方地給大腦一些回報。因此,從大腦的角度來看,改變習慣的兩個關鍵是重複和回報。

我們以前制定習慣,任務,目標經常失敗,是因為我們採用的是“激發動力”策略。新年的時候,經常會制定新年計劃,可是一月份還沒過去,這個計劃就被我們放棄了。下定決心想要鍛鍊身體、運動健身,計劃每天跑5公里。可是健身卡辦了不到一個月,就不怎麼去了。準備好了計劃,打算下班時間學一項技能,升職加薪,為跳槽做準備。連每一天,哪個時間段,具體做什麼都想好了,可是總是不願開始。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是動力不夠嗎?還是計劃不詳細,不具體。都不是, 動力也有,很強烈,跟朋友家人立誓,完成不了就交罰金,見者有份。或者參加各種21天、30天、45天習慣訓練營、早起打卡營,通過金錢懲罰,群體帶動等方式,養成良好習慣。這種模式下的效果,怎麼樣呢?打卡結束後,一切又恢復從前模樣,早上醒了也不想起來,或者醒了又接著睡覺。到了點知道要學習,卻還是想刷手機,聊微信、玩微博,一天又過去了,就想著明天再做,到時再說。之所以這樣是因為

動力不可靠。動力之所以不可靠,是因為它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類的感受容易改變且無法預測。如果選擇“激發動力”策略,你不僅要有動力去做一件事,而且必須時刻都保持動力十足。你每天閱讀的意願必須比在躺在沙發上吃零食看電視刷手機更強烈才行。動力不可靠,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熱情會遞減,你吃一塊披薩很好吃,當你吃第二塊,第三塊的時候,這種感覺會減少。儘管已經開始堅持健身一段時間,可是卻會發現心中不再充滿最初那滿滿的動力,就會想要放棄。有動力是好事,但是我們應該把它看做額外的獎勵,而不是發起行動的信號。動力很好,只是不可靠。

微習慣正是重新開始的完美方法。你不會再被巨大的目標嚇破膽,也不會再受目標未實現帶來的內疚感和缺憾感的煎熬了。這一次你每天都能成功。這些勝利也許微不足道,但微小的勝利對一顆心灰意冷的心來說是巨大的。微習慣會強迫你邁出第一步,因為這實在太簡單了。

微習慣策略的8個步驟:

第1步:

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把你想在某一時刻擁有的習慣列成一張簡要的清單,重要的習慣會很快浮現在你腦海裡。它將成為你在第一步的參考清單。

要點:

1.把你的習慣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當某件事聽起來小的不可思議時,大腦會認為它毫無威脅。

2.同時追求的微習慣數量不要超過四個。雖然這些習慣很容易單獨完成,但是數量越多,你的精力越分散。

3.把所有的微習慣寫下來。

第2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想知道習慣是否值得我們付出努力的最佳方法是先認清來源。最好的習慣直接源於你的生活觀念。強烈的內心牴觸。

要點:列好習慣後,看看你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但別在這一步就停止。再問問為什麼,不斷地問下去,直到形成循環和重複為止,因為這時候你已經找到了核心。

第3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的常見依據有兩種,時間和行為方式。

根據時間制定的日程安排非常嚴格, 不會出現含糊不清的情況, 這有助於你完成 工作, 同時培養自控力。 不足的一面是缺乏靈活度

根據行為方式制定的日程安排更靈活, 同時也會更含糊。 它們有助於你在缺乏規律的生活中培養出規律, 而麻煩在於怎麼精確判斷一項活動什麼時候結束, 另一項什麼時候開始。

如果你想給生活增加一個習慣,而且想快速實現,就給微習慣選擇具體的依據。如果你想把一項行為靈活融入你的個性和日常中,那就把它變成非具體的微習慣。

要點:

1.每天完成一次非具體的微習慣行為

2.根據時間進行的微習慣行為可在下午3::0或晚上9:45等時間完成

3.根據行為方式進行的微習慣行為可在吃完午飯以後,開始工作之前,開車時,如廁後等時間完成。

第4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回報能通過激勵我們繼續行動,幫我們恢復意志力來讓我們堅持良好的微習慣

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給自己一點獎勵,休息一下

第5步: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

當你想到某件事時,立刻把它寫下來,就意味著把它提升到了比其他想法更重要的位置上。

不管你選擇什麼策略,我建議你到睡前再檢查自己是否成功。

第6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如果你只能達到最低目標,它還是會成為習慣。

我們常常在開始建立微習慣後變得動力十足,也幾乎總是超額完成。

第7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我們要把期望值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要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第8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代表行為已成為習慣的信號有:

沒有牴觸情緒:該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身份:現在你認同該行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或“我是個作家”。

行動時無須考慮:你不需要做出執行的決定就能開始該行為。

你不再擔心了: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擔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棄,可當行為變成習慣後,你知道你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出現緊急情況。

常態化:習慣是非情緒化的。

它很無聊: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人興奮,它們只是對你有好處而已。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策略的核心是一個很簡單的大腦錯覺,但同時也是一種重視開始的生活哲理,一種認為行動優於動力的生活哲理,一種相信將每一小步積累起來便能讓量變轉為質變的生活哲理。” 這是書中原話。

在我看來,它是養成習慣的最科學的方法論。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