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接到為《初心——紅色書信品讀》寫書評的約請時,我正在山東臨沂費縣參觀濱海根據地紀念館,追尋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當時,猛一抬頭,看到牆上掛著一張圖片,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論述。那一刻,便下決心接這個活,題目就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恰好表達一下對革命先輩革命先烈的敬意,為傳播紅色書信蘊含的紅色精神做點微不足道的小事。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這本小冊子,是人民出版社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組織有關同志分類梳理黨史資料、查閱革命先輩書信後,精心編寫形成的。該書分九個板塊選錄紅色書信: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宗旨意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愛國情懷、對組織的無限忠誠、大無畏的革命鬥志、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對同志的深情厚誼、對親人的摯愛、高度自覺的律己意識。再分正文和延伸閱讀兩類,依據撰寫時間順序進行精心編排。編者交代,為方便閱讀,每封信都根據信的主旨,用信中的關鍵詞句提煉出一個標題,然後將其放在適合的板塊。又根據信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撰寫品讀,抒發體會。該書共選錄49封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書信,其中正文選錄32封並進行品讀,延伸閱讀收進17封。這就是書的大致內容。如此分類編排,尤其是緊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內涵撰寫品讀體會,看似尋常,其實卻很好地結合了當前黨性教育的新任務,增進了書的現實感和針對性。這既體現了編者對時事政治的準確把握,又增強了該書對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參考價值。

通讀全書,又重點閱讀其中9封書信,如毛澤東致宋慶齡、周恩來致郭沫若、楊開慧致堂弟、左權致妻子等信後,內心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一刻,我有一種與革命先輩心靈對話的感受,有一種踏進烽火連天、硝煙瀰漫戰場的幻覺,有一種恨不得接過紅旗吶喊、衝鋒、冒著炮火前進前進再前進的渴望。這一刻,我想滿懷虔敬地向革命先輩感恩:沒有你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13億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你們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可愛的中國”如今的發展盛況;沒有你們的傑出創造,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前景。品讀紅色書信,是表達這種虔敬的活載體。通過潛心品讀紅色書信,感悟其中堅定的政治信仰、卓越的思想創造和真摯的人間至愛,讓一個個偉大革命先輩救國救民的“初心”,在眼前搏動、搏動、再搏動……由此,才會產生共鳴,才有正確的趨赴,才能沿著革命先輩開拓的光明大道奮勇前進。或許,這就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紀念。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體會,《初心——紅色書信品讀》對於開展黨性教育主要有四方面價值: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毛澤東致宋慶齡書信

品讀紅色書信,讓革命先輩的崇高追求教育我們不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信”字,“從言”,是說出來的信息,是落在筆尖的思緒,是看得見的信仰和觸摸得到的感情。書信,是交換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交流感情的重要紐帶。比起其他載體,書信具有信息更集中、材料更真實、情感更真切的特點,留存下來就是最真實的記載,最寶貴的史料。也正因此,品讀紅色書信,可以不必擔心後人編排史料賦予的干擾,能夠通過原信不加粉飾的敘述,透過濃烈的情感色彩,更準確地體會革命者當時所思所想、所喜所憂。這本書,恰恰很好地拋棄了時下人們已經慣用的空洞說教,用革命先輩之間或他們與親友交換看法、交流感情的親筆信件,來展示中國共產黨人“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眾”“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初心。書中還錄入一大代表李達致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的信函,用當事人的回憶,讓大家學習瞭解當年建黨的具體事宜。錄入1921年1月周恩來旅歐時致表兄的信並撰寫品讀,闡述周恩來關於效法俄式之革命的心路歷程。這些內容的編撰,不僅準確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甚至追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最早的初心”。品讀這些文字,明瞭自己根脈所在,認清來時的路,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走到更加光輝的未來。

品讀紅色書信,讓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教育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事業。1951年1月,毛澤東聽到毛岸英在戰場犧牲的消息後,抽起香菸,沉思許久說:“打仗嘛,總難免要有犧牲。”1959年6月,毛澤東在《七律·到韶山》寫下千古名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的征程光輝而又充滿苦難,勝利是用鮮血和頭顱換來的。該書成功地用紅色書信,向讀者展示了革命先輩大無畏的真實心跡:夏明翰臨刑前留下絕筆,慷慨陳詞“認定共產主義這個真理,就甘願拋頭顱灑熱血”,他寧可犧牲生命也決不背叛自己的信仰;方誌敏就義前,沒有絲毫怯懦,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抱怨祖國的弱小,沒有絲毫痛楚的怨艾,反而慷慨歌詠壯麗的祖國,深情號召同胞們起來保衛祖國母親;楊開慧毫無懼色地訴說:“說到死,本來,我並不懼怕!而且可以說是我歡喜的事”;裘古懷就義前幾分鐘,留下給偉大的黨的信,記述了“每一個同志就義時都沒有任何一點懼怕”的壯烈。這些揪心的文字,承載著先烈慷慨赴死的從容,真實反映了革命先輩的苦難經歷和流血犧牲。品讀這些內容,再現敵人的殘酷迫害,再現革命先輩前赴後繼的犧牲,才能讓我們更深地銘記先輩的偉大奉獻,真正懂得事業的彌足珍貴,更加珍惜無數仁人志士用生命換來的政權,把對革命先輩赤誠的敬意,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幹勁。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左權致妻子書信

品讀紅色書信,讓革命先輩的赤膽忠心教育我們保持對組織的無限忠誠。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還比較弱小,處在反動派的絞殺之中,共產黨人隨時都有被逮捕被屠殺的危險。但是,那時大批大批的共產黨員忠貞不屈,寧死也不背叛組織,用生命書寫了對黨的大忠。一代一代共產黨人,本著對黨的忠誠,為了革命事業肝腦塗地,前赴後繼,最終換來了民族解放的偉業。該書讓紅色書信公佈史實,用信中敵人殘酷迫害的真實場面,用共產黨人寧死不屈的氣節,展示了他們對組織的無限忠誠:趙一曼遭受敵人的嚴刑拷打,但她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始終忠於黨忠於祖國,帶著對親人的深深眷戀英勇就義;江姐受盡殘酷折磨,寧死也不背叛信仰,寧可拋下至愛的兒子慷慨赴死,也絲毫不洩露黨的秘密;王若飛被關押在不見天日、陰溼穢濁的黑牢6年,過著基本是“死了沒有埋”的大獄生活,但他在惡劣環境中不畏苦難、百折不撓,始終熱愛革命事業,保持了忠貞不二的品格。閱讀這些真實記載,體會革命先輩付出的巨大犧牲,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銘記他們的光輝事蹟,更好地砥礪革命意志和政治品格。革命先輩對黨和國家的大忠,鑄就了中華崛起的根基。如今,大家生活在新時代的豔陽天,幸福生活的源頭卻是他們在白色恐怖中遭受的苦難,歡聲笑語的源頭竟是他們在槍林彈雨中的衝鋒吶喊,難道誰還有理由不向他們致敬麼?品讀這些文字,繼承革命先輩的高貴政治品質,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增強黨性立場和政治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旗幟鮮明,才能經得起風浪的考驗,才能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繼續前進。如此,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

品讀紅色書信,讓革命先輩的公私分明教育我們做到清正廉潔。一個幹部能否廉潔自律,直觀原因是能否遵規守紀,深層次的原因是能否堅持正確的公私觀、是非觀。如果能夠做到公私分明,也就能夠做到不該拿的不拿、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不該去的不去。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革命先輩大多公私分明,甚至公而忘私。他們不僅嚴以律己,而且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正因此,我們黨才擁有勃勃生機,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該書用革命先輩的親筆信函,生動展現了他們公私分明、甚至不近“人情”的生動事蹟。徐特立在1949年8月寫給女兒的信中,鼓勵她通過努力工作取得進步,還不容置疑地告訴女兒,“如果需要我黨錄用,那麼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1949年10月,毛岸英在給表舅的信中寫道:“我愛我的外祖母,我對她有深厚的描寫不出的感情。”但他指出,共產黨人講的人情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在內,但並不講幫助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做官發財的“人情”。他說,如果這種特別感情超出了私人範圍並與人民利益相牴觸,共產黨是堅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大義滅親”亦在所不惜。1950年5月,劉少奇給七姐寫了一封“廉政家書”,嚴肅批評七姐怨恨別人的錯誤思想,要求她認真遵守人民政府的法令,“必須老老實實照辦”,還鼓勵她自食其力。該書讓紅色書信現身說法,用這些具體、細膩、真實的紀實,體現出了革命先輩嚴格的自律精神和公私分明的可貴品格,他們從不混淆公私界限,從不讓親友利用自己的權力去侵佔公家、集體的權益。品讀這些文字,學習革命先輩分清公私界限,從嚴律己、從嚴律親、從嚴治家的事蹟,比起純粹的空洞說教,對於黨員幹部塑造廉潔奉公的政治素質,帶頭嚴格約束自己,嚴格約束家屬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具有特殊的裨益。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朱德致女兒朱敏書信

當然,紅色書信在黨性教育上的作用遠不只上述這些。還有許多教益,需要讀者品讀時對照思考、反躬自省,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比如,其中反映出的革命先輩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對同志的深情厚誼、對親人的摯愛等等,都為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在可讀性方面,該書也是值得肯定的。誠如編者所說,通過閱讀這些紅色書信,可以看到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真實,看到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動和情感生活,看到斐然的文采和悅心的文辭,看到熾烈的政治追求和深情的牽掛。在救亡圖存、戰火連綿的歲月裡,革命者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紅色書信,恰恰是這群最傑出的人物,用真情和熱血迸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每封信,都滿載真善美,蘊含豪情壯志,彰顯人性最偉岸的光輝。自然,篇篇是美文,段段是華章。比如,毛澤東1949年6月19日致宋慶齡的信,堪稱古今中外政界書信往來之極品,既有高超的思想水平,又有極高的書法藝術水準。又如,方誌敏獄中書寫的《可愛的中國》,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都超讚,已經無數次被藝術再造,教化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編者配寫的品讀體會,筆墨嫻熟,文字運用老到精練;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皆文章,體現出紮實的理論功底。各篇書信的品讀,解讀到位,觀點正確,結構合理,表達流暢,對品鑑這些紅色書信的藝術價值、挖掘其教育價值頗為有益,也值一讀。還有,順便說一下,編者是謙遜的。《前言》提到,“疏漏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見諒並指正”。作為一本涉及眾多歷史人物的書信類作品,確實難免會有紕漏。相信編者今後會在相關工作中加以糾正。總之,開卷有益,請大家抽空看看書,親身去體驗吧。

(選自《新湘評論》)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本週熱文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书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