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端午,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思母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母親不會包粽子。每年端午她不是自己帶回來,就是牽著我的手去那家熟悉的店打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著那家店的粽子越做越香醇,我家也逐漸地在人丁和粽子數量上增增減減。今年的端午,我沒有陪在她身邊。

眼前似乎又浮現了她翹著手指剝粽子的畫面,一指長的葦葉快速的翻轉著,露出糯白的粽子,可口的糯米汁多又香甜,咬一口,暗紅的棗子漏了出來,暈染開的暗色在糯米間格外好看。她絮絮叨叨地跟我們說著爸爸的工廠又剋扣了他的工資,我們娘仨又要緊巴巴地過日子,粽子就先嚐個味道吧。看著屬於自己的盤子裡僅有的一個粽子,我們連聲說著夠了、夠了,忙塞進嘴裡,眼睛卻看著媽媽嚐了一口又放下的粽子難過,那是留給爸爸的。兒時的日子總是這樣拮据,這樣的場景不僅僅是端午,從剛開始的不理解難過到習以為常,或者懂事些推託著膩了遞給母親。捻起手邊的粽子,輕咬一口,有些發鹹,臉頰邊的癢意告訴我,我又流淚了。

如果說哪個端午令我久久無法忘懷,應該是初二時的那年,我們學習了《屈原》這篇課文,知道了端午的由來,也知道了粽子的意義,心裡不知為何升騰出一腔不甘,為他所處的時代而可惜,為他遭帝王猜忌小人陷害而不平,為他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品質而讚揚,為他抱石投河自盡於汨羅而不甘,我拿起筆寫了一篇作文《屈原頌》交給了老師,老師悄悄的為我投了稿,直到有一天她拿出雜誌樣刊和20元的稿費交給母親時,母親笑了,年輕時姣好的容貌被歲月劃去道道皺紋,但好甜,像白砂糖撒過的粽子。這個端午,我吃了很多粽子,媽媽終於吃完了一整隻。

考上大學之後的端午,都是在電話中度過的,也品嚐了鹹粽肉粽菜粽,但總在吃完之後想家裡吃的甜粽,雖然媽媽不會做,但那家店的味道也變成了我們家裡的味道,時常關注那家店的變化,有無搬遷,生意是否興隆,味道是否依然。

工作後,和父母相視而坐的機會更是屈指可數,聽著母親唸叨著這周又回不來,我忍不住承諾著,下週,下週我一定回。粽子已沒有了原先的溫度,變得有些硬有些發澀,我輕聲說:爸媽,端午節,我不能陪您們了。和著淚水將粽子嚥下。

窗外有小雨淅淅瀝瀝,遠處有工地的機器轟鳴,忽而萬籟俱寂,我似是尋找到一方安寧,將五感沉入思緒,良久,良久。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節已成往事的童年記憶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老媽就早早為我們準備了各種內容不同的粽子,有紅豆的、綠豆的,還有我們新疆特產葡萄乾的,總之因為老想品嚐品嚐裡面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就放開肚子使勁吃,吃完了就和小朋友一起評論,哪個好吃,吃的哪個最多等等,想想過去這些開心的事就覺得心裡暖暖的。

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特別是老媽包的粽子一口咬下去香糯鬆軟,滿口留香,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如今老媽已年邁,再也沒有經歷給我們包粽子啦!家裡都是購買的各類粽子,五花八門,但是那份溫暖那份純真年代的回憶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回憶那個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的艾草飄香,小朋友手上綁著的象徵著端午節平安的花花綠綠的絲線編織的手帶,還有粽葉飄香的那個年代。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節粽子情懷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苧絲韜。炊餘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清)謝墉《粽子》

又到了蘆葦肥壯的時節,下班後,同事們三五結伴相約著一起去採葦葉,為餐桌上添上一道美味的吃食,多年來這已成為大家的默契,而這都得益於哈拉布拉監獄的這片沃土和老一輩監獄警察前輩們的辛勤奉獻。自打來到這裡工作,常常能聽到監獄老警和職工們講述他們當年在這片熱土上奮鬥的種種“趣事”,每每這時我都彷彿從那神采飛揚的面龐上看見了他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青春歲月。如今他們手中採摘的葦葉既成了舌尖的美味成全了美食之慾,又勾起一段段奮鬥的往事,讓人感慨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包粽子、吃粽子是中華民族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紀念屈原,追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一項傳統習俗,因南北地域、文化、習俗的不同,各地的端午活動各不相同,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喝雄黃酒等等習俗,而各地粽子從形狀、用料、味道、做法等等上也都凸顯出了不同的風格。

我愛吃粽子,女兒則比我更勝之。早對我們這點心思瞭如指掌的母親,早早就將粽葉備好,只待週末我一回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動手前母親總先徵詢我的意見,要不要棗、放什麼棗、擱什麼豆、加不加葡萄乾……我不愛吃鹹粽,所以對肉餡、蛋黃之類的不感興趣,但對於我的這些挑剔,女兒一概是不屑一顧的,你若問她吃什麼味的,她會回答你粽子味的,你以為她不懂,其實只是她根本不拘泥於這些,哪怕你只是包一隻純米的粽子,她也會兩眼放光。一番忙碌過後,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一鍋粽子在水中慢慢蒸煮,清香的葦葉味隨時間蔓延至家裡的每個角落,這粽子的誘惑也在時間裡慢慢變濃,考驗著等待的耐心。

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生清貧,半世煎熬。一隻小巧的粽子,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高潔的品質,包容著豐厚的文化沉澱。數千年來,人們通過它來追憶祖先的精神世界,延續民族的文化命脈,它的精神內涵在炊飲之間流淌進人們的生活中,將民族文化與高潔品質融入進我們的思想中,代代相傳。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節又聞粽葉香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悠悠粽葉香,縷縷絲線牽。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一些惆悵、一些蜜意,交織在淡藍日裡,紛至沓來的是粽葉淡淡的清香;粽葉包裹的香甜,這些不禁勾起我對那翠綠粽葉粽子的追憶。

踏著深深淺淺的夢行,帶著飄香四溢的香味,回到記憶裡。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家家都要包粽子、插艾草。兒時的我,最留戀的還是母親包的紅豆粽子。從小長在監獄農場,那裡生長蘆葦,粽葉都是母親親自去採摘的,摘回來的蘆葦葉,輕微煮一下,是為了使蘆葦葉有韌性,包起來不會裂開。母親把糯米、紅豆,蜜棗、花生早早準備好,一家人圍著桌子包粽子,那時我們小,也不會包,但在中間搗亂,學著母親的樣子包,一會漏米了,一會皮裂開了…母親很麻利,一會功夫,包了一大盆粽子,放進大鍋裡煮,兩、三小時過去了,粽子已熟透,到處飄逸著粽香味,饞的我們流口水,母親將粽子撈出,我們圍著粽子吃,這情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場面是溫馨甜蜜。

如今,我離開母親去工作,每到這個節日,一股愧疚湧上心頭,我多少年沒和母親一起包粽子了,只知道年年端午想想屈原那個心情沉重的故事,可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卻沒有做多少,而母親包好粽子,讓長途跋涉的車給我們捎來,吃到母親包的粽子時,心裡沉痛、難過、感動,這些香味是什麼味道?原來是媽媽的味道,是母親不辭勞苦、無私奉獻的味道,是母親大愛的味道!

媽媽,今年的端午節又不能回去陪您過了,雖然有點遺憾,但我相信您能理解我們的工作、支持我們的工作,監獄人民警察與家人一起團圓過節的日子屈指可數,遠方的親人,不能回去陪你們,只為換來國安。只能時常打個電話問候,嘮嘮家常報個平安,滿心愧疚,只能默默祝願老人家健康長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解讀著思念親人的蘊涵。日月輪迴,世事變遷;時光荏苒,容顏在變,無論怎麼變化,家人的親情不變,讓我們在遙遠的地方遙祝家人節日安康!

我们的节日|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