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摘要: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0%真算溫和的了

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撰文|張銀銀

對於很多人來說,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0%或者更高幅度,是他們高興的。同時對於另外一部分人來說,只要是上漲,他們都非常難受。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李表示,每年上漲10%以上的暴漲方式將難以為繼。他認為,投資者繼續把房地產作為投資的主要標的是不明智的,建議在資產配置上做一下大的調整。

對此,槓桿遊戲一半認同、一半持有保留意見。

1、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0%真算溫和的了

多元化配置資產,這個建議,槓桿遊戲大部分時候都是認同的。特別是在調控持續、貨幣中性的大背景下,死守地產,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目前的情況下,我認為具備一定資金成本忍耐力的人,才適合繼續在樓市裡摸爬滾打。而更多的普通人,現在還玩這麼大何必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解套、發財。

同時,平均每年上漲10%或者更高幅度的漲幅,難以為繼卻未必。客觀地說,以我們過去的貨幣發行效率,包括去年的貨幣增速,10%的漲幅說算是不高的。實際情況我們看到的,較大的城市都不止這個漲幅。

我們看2017年的貨幣投放量,實事求是地說,是非常中性的。

2017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167.7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54.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末低9.6 個百分點。

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無論M1還是M2,這樣的低增速,難得遇到一回。

結果呢?主要一二線城市房價到底怎麼在運行,大家有目共睹。當然,這有房地產慣性因素,也有投資者過分的期待。

還如金李副院長所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根本問題在於可投資的領域和產品太少。所以,解決房地產問題需要組合拳,在穩定房價的同時,金融領域也要不斷創新、改革,提供多樣的、符合中國投資者的產品,使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豐富。

問題是,金融領域的創新,一放就肆無忌憚,如我們所見,一地雞毛,槓桿率、壞賬玩得更高,金融風險一點不比地產走火入魔少。

說來說去,今天房價這個局面是綜合因素造成的,地方有財政訴求,中央有就業訴求,投資者有投資考慮……

簡單怪誰合適呢?

2、人民幣說了算!

而回溯過去20年貨幣政策和實際的貨幣數據,我們發現2017年,央行,乃至更高層面是非常努力了。可就算2018年如此努力,2019年,以及未來呢?

誰都不確定,到時有沒有什麼其他經濟需要。而一旦貨幣閘門打開,過去十多年的歷史,大家有目共睹。因此,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0%真算溫和的了,期望不必太高。

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在接受新京報採訪中,金李副院長認為,“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這一政策出臺,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1、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資金脫實向虛,很多錢進入到房地產領域。要降低投資房地產的吸引力,提高投資實體經濟的吸引力,實現資金脫虛向實。

2、目前房地產的家庭槓桿率過高。很多人購房大量使用槓桿,增加了中國經濟的槓桿率。泡沫形成的過程中,多套房的投機者受益,但泡沫破裂時得由政府來買單,這是不公平的事。

這個分析很好說明了,泡沫不能破。所以要調控,要維持穩定。同時又要把部分資金擠走,去新的領域創造財富和就業。

但央行數據不說謊,201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年末低0.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被調控的房地產領域呢?

2017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上年末低6.1 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6萬億元,同比少增1087億元。確實很努力了,可這增速一比較,充分說明,真愛還是依舊。

同時,2017年末,房產開發貸款餘額7萬億元,同比增長21.7%,增速比上年末高9.5個百分點。實話說,貨幣、信貸不敢隨便對房地產釜底抽薪。

即便M2增速那麼低,但實際資金流入房地產的量依舊高,增速更是比其他領域高多了。對了,還有有各類難以統計的消費貸,最終也是流入了地產。

人民幣決定房價!

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3、房價,人民幣說了也不算!

2017年貨幣的中性簡單說兩個原因:一是如上文金李副院長所述,金融風險高、槓桿率高,必須控制;世界局面發生了變化,聯儲在加息縮表,我們必須保持中性防止被動。

而我們看,2017年M2增速放緩,全年M2同比增長8.2%,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似乎貨幣控制得不錯,但要明白,M2 是一個總量概念,其變化取決於不同貨幣派生渠道的變化。

銀行發放貸款、進行證券投資、購買外匯以及開展部分同業業務等都會派生存款,從而形成貨幣供給;相反銀行發行債券、股票以增加資本金時,會反向減少全社會存款,從而減少貨幣供給。

1、比如2017年,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科目從之前的快速擴張,轉為有所萎縮,是導致M2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對了,所謂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央行說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和持有的資管計劃、理財產品等。

這部分資金說白了就是嵌套、循環,套利唄。大家知道的,這個去年管得嚴,所以去年M2增速受影響。

2、同時2017年,銀行債券投資規模下降。前兩年在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發行較多的大環境下,銀行大量購債。但2017年以來地方債和企業債發行較上年同期放緩,銀行購債相應減少。

央行說,由此下拉M2增速約0.4個百分點。

3、財政存款超預期增長。財政存款增長會導致M2相應下降,因為當企業或個人繳稅後,其存款會減少,而財政在拿到這筆資金後會上存央行,這意味著財政收入的增長會階段性導致商業銀行體系存款的減少,進而使M2下降。

房價今後每年難漲10%?從貨幣看樓市波動真相

簡單說,如果我們不允許資金空轉太多,去槓桿,金融監管加強,M2相對不會派生那麼快。

而之所以要去槓桿、加強金融監管,就是為了防風險,以及和美國貨幣政策步調一致。

換句話說,如果槓桿我們認為去得差不多了,或者結構性去得不錯了,那麼M2就會允許他捲土重來。

如今,我們想要追求高質量發展,想要擺脫對地產的依賴。決心很大,但過程不容易,此前也反覆過。這輪房價之所以走到今天,不就是因為反覆所致。所以,房價的實質,人民幣說了也不算,而是當時的經濟訴求和決策者定力。

或者美國貨幣週期發生變化,美國經濟前景走好,他們也重新踏上加槓桿之路,你說我們跟不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