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一切莫須有的罪名,都是出自妒忌。

小時候就聽過螃蟹效應:抓一隻螃蟹,放在桶裡,一定要蓋上蓋子防止它爬出來;抓一群螃蟹,放在桶裡,就不用蓋蓋子了。

因為那隻爬得最快的,總會被其他螃蟹拖下去。

原來這種微妙的情緒,在生物界這麼普遍。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朋友中有一對好閨蜜A和B,從小一起長大,讀書的時候一起醜過來,一起沒談戀愛,親密無間到彷彿雙生。

上了大學之後,卻突然形容陌路,甚至互相屏蔽。究其原因,她們遇到了閨蜜之間的一道送命題。

A開始健身、美白、學習搭配,越來越好看,身邊也越來越多追求者。

B卻一直在原地踏步,在A身邊顯得更加黯然失色。

B跟我說起,莫名地氣憤:“我才沒有這樣的朋友,她變了,變得太陌生太有距離感了,我還是不要打擾她交男朋友了!”

A跟我說起,莫名地委屈:“為什麼好朋友就要一起做醜小鴨呢?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我不想跟她說,你“錯”在你過得比她好了。

人心如此,可是“從來如此,便對嗎?”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看到身處的地方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著我也要去那裡,而是你也來我這泥潭吧,下來吧下來吧。

就像我們一邊以“錐子臉”、“高鼻樑”為美,一邊又指著靡然成風的“網紅臉”狂罵蛇精。

這是個熱衷“捧殺”的時代。

魯迅先生在幾十年前,就分析過這種“捧殺潮流”:“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

幾十年過去,我們依舊熱衷,有人是有意為之,絕大部分人是隨波逐流。

曾經的微博時代,姚晨莫名地被大眾捧成了“知性女神”,圈粉無數。

如今卻被扯去“女神”光環,變成了一身黑的“聖母姚”、“全網黑”。

捧殺,殺人於無形,這把刀就是“潮流”。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殺人不一定要用刀,而捧殺可能是最高明的招兒。

比如你想低調的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有人把你努力公之於眾,大肆宣揚。

如果你稍有成就,他就大加吹捧,四處把你的事蹟向他人宣揚,惹得他人對你不爽。

如果你一事無成,他就逢人便說你怎麼怎麼厲害,怎麼怎麼努力,卻因為現實的反差,惹人笑話。

(面試時候,HR如是告訴我:“我們只想要一臺打電話,發信息的手機,而你是一款IPHONE,給我們的話,我們當然很想要,但是這對於IPHONE來說,這是不公平的,你不應該在我們這些土豪的手裡,你應該去找一個更適合你的地方。”)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男人對女人特別好,花時間花錢,百依百順,儘可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女人。

女人很享受男人對她的好,陶醉其中。女人認為她找到了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男人。

沒遇到事兒還行,遇到事了,男人現實冰冷、理智冷靜舉動讓女人大失所望。

為啥?

因為你愛上的是 "捧殺"你的男人,他僅僅是你想象中的男人。

在捧殺中,你早忘了,首先他是個人,其次才是男人。

殺人有兩種,一種是捧殺,一種是棒殺

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與其痴迷於當那杆槍、那陣狂風,倒不如花心思,取人之長,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