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望遠鏡,盯著蔬菜自助攤

上帝的望遠鏡,盯著蔬菜自助攤


在臺灣苗栗縣頭份鎮,魏女士擺了一個蔬菜自助攤。攤上擺滿了各種時令蔬菜,任人自取,隨意投錢,所得錢款全數捐給當地紅十字會。自助攤一開辦,附近的居民都來捧場。不久,魏女士發現,大部分人取已所需後,能自覺地向盛錢箱裡投錢,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後,沒有投錢,偷偷溜走了。

魏女士很鬱悶,就把這種情況告訴了自己的舅舅一一臺灣著名漫畫家劉興欽,希望他能幫自己想想解決的辦法。

第二天,劉興欽把一副題了字的漫畫交給魏女士說:“把這幅畫掛在菜攤旁,也許能管用。” 魏女士將信將疑,把漫畫掛了出去。沒有想到的是,效果出奇的好。來取菜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所有的人都自覺地向箱子中投錢。

原來,劉興欽在漫畫上題寫了這樣兩行字:“這裡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

許多領導者總是期待制度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殊不知,建立組織信仰比
制度本身更加有效。一個有信仰和有願景的企業,其員工總會自發完成目標和任務;而一個制度滿天飛的被動性組織,員工沒有約束和引導就很難履行職責,原因就在於員工害怕犯錯,害怕出同題,根源在於管理者沒有開啟給子員工自我成長和放飛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