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点击上方简阳残联可以订阅哦!

27日下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上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总规》)的说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共编制了1954版、1982版、1996版、2011版四轮总规,本次总规修编是成都市的第五轮总体规划。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市域三区三线规划图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市域生态格局图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市域五大功能区

确定成都城市战略定位

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城市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总规》中科学确定了成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成都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其中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0年,成都将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按照规划,将强化成都 “五中心一枢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强化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在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方面,成都将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成都将降低中优区域人口密度

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成都城市模式转型

《总规》中提到,成都要坚持以底定城、坚持以水定人、坚持以能定业、坚持以气定形。在坚持以底定城方面,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锚固绿色空间底限。全域划定三区三线,其中三区指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1%、22%和 37%;在坚持以水定人方面,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上限。从需求端,采用多方式综合预测,2035年人口规模为2400-2600万人;从供给端,以资源承载能力对发展规模的约束,2035年可承载2300万人,因此,规划至203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

在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方面,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11个市辖区以及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天府新区直管区,打破圈层结构,延续扇叶状发展格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38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60万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同时,实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五大功能区。其中,中优区域要降低人口密度,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平方公里调减至1.36万人/平方公里;降低建筑尺度,临山临河临公园5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将新增102座城市公园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空间结构

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总规》提出,成都将构建市域“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两山是龙门山和龙泉山、两网是岷江水网和沱江水网、两环是环城生态区和二绕生态环、六片是都彭、崇温、邛蒲、龙青、天府、金简六个重要的生态绿隔区。

成都将全域增绿,构建“公园城市”。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将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天府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建五级绿化体系,建设公园城市。将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加快实施全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形成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总计16930公里,是目前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也是城市最优质的生态资产。

同时,《总规》中还提出,成都要增加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其中,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透风见绿、簇群错落

成都将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天府奥体城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天府锦城

在文化保护与发展方面,成都要保护数千年来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其中提到,要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66平方公里,将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风貌区占历史城区的面积比例由7.2%增加到28.98%。

在发展天府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要深入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打造“双核两带十九片”文化创意集群和200条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国际性文创产业生态圈;并高水平建设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响力。将天府锦城建设成为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老城中优转型示范区。

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成都将重点强化对临近山体、河流、公园、历史文化片区的“四边”区域建筑高度进行管控。营造中轴、门户、老城、中心四类城市标志性天际线。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盛景。

至2035年 成都绿色出行方式

将占城市出行方式的85%

在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方面,成都科学治堵,构建高效绿色交通体系,至2035年,实现绿色交通分担比85%,其中公交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的70%,轨道出行占公交的80%。

在搭建对外交通网络方面,实施“四铁融合”,通过蓉欧快铁、出川高铁、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和市域地铁深度融合,支撑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实施“蓉欧+”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港,织密国际、国内两张网,实现蓉欧班列稳定加密开行。通过“两纵一横”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构建“148”高铁圈,实现成渝城市群内1小时可达,到西安、昆明、贵阳、武汉等“1+8”中西部城市4小时可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通过城际铁路、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及市域铁路,构建“1+7”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市域内规划37条共1696公里城市轨道线网,构建全市半小时交通圈。

2035年实现城乡社区

“15分钟基本公服圈”覆盖率100%

「头条」重新认识成都!新一轮成都市《总规》提交人大审议

打造15分钟基本公服圈

在城市治理上,《总规》提出,成都要建构优质、均衡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全域统筹布局11类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城市能级提升。重点建设天府奥体城、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中天府奥体城规划总面积85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核心区。构建15分钟基本公服圈,建设社区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区公共服务。

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到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居住用地400平方公里。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优化住房供给结构,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等多种类型住房,保障城市多元化人口的居住需求。

同时,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始终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增加公服配套和基础设施,规划到2035年实现城乡社区“15分钟基本公服圈”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1.9缩小到1.6、一般公共预算人均支出从10026元增长到26000元,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达1.7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千人床位数达8.8个,养老机构老人千人床位数达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

《总规》出炉背后:开展10多次专题

研究 “总规四进”提升公众参与度

本次《总规》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立足于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立足于国家、全省战略要求和立足于解决社会关切的城市问题,坚持“如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主线,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原则,以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现公园城市特点,处理好“舍与得”、“增与减”、“东与西”、“新与旧”、“城与乡”5个关系。

在《总规》修编过程中,借鉴了北京、上海总规编制经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20多次实地踏勘、调研,10多次专题研究总规方案。还邀请苏解放、刘太格、李晓江等92人次的国际国内顶级规划专家和院士,召开10余次专家咨询会,提升了公众参与的高度。开展“总规四进”活动,包括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强化了公众参与的深度。通过社会广泛参与收集到的意见均进行了充分吸纳,对总规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今天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