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收藏的主流

纸币收藏的主流是什么?纸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纸币上的内容传递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科技文化水平。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片,其图案设计、面额、规格、数量、材质、工艺等都是国家行为,体现国意志。作为纸币收藏者,必须围绕国家意志这个主题(主流)来进行。凡符合国家意志的就是收藏的主流,否则就是非主流。

一、纸币的权威性决定了纸币收藏的主流必须“听国家的”

纸币收藏不同于其他收藏,必须是国家正规发行的才有收藏价值,假币印制再好也是废纸。国家怎么印纸币我们就怎么去收藏。纸币的套别、面额、版别、印刷工艺、水印防伪、荧光防伪、图案颜色等,这些都是国家说了算的东西,都是我们收藏的主流。脱离国家意志,谈纸币收藏的主流,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脱离国家意志,搞什么主流版别(券种)划分标准,都是无稽之谈。

二、纸币收藏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收藏的主流完全“听国家的

以第三套人民币为例,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是大家公认的主流。其大全虽然由央行公布的9种增加到27种,那么增加的这18种是不是“听国家的”呢?稍作分析便可得知,增加的这18种币的区别是:钞纸不同(有无水印)、冠字号颜色不同、冠字号多少不同、印刷颜色不同等。这些“不同”不是那个人决定的,也不是印钞厂自作主张,更不是某些专家的发明,是国家决定的。因此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增加的这18种币还是“听国家的”。

纵观纸币珍品, 如“瞻德城”、“蒙古包”、“牧马”、“骆驼队”、“大黑拾”、“背绿水印”等,无不是国家意志的产物。那些在印刷、加盖、裁张过程中造成的变体票,如福耳、轧字、移位、水印变体(如水印出现倒制、反置、10水印变成1-0水印)、双色拼接码变成单色码等,这些非国家意志的产物,肯定不是纸币收藏的主流,不管某些专家如何费尽思分析、研究,不管其从何而来,如何形成,也不论你用什么“科学”的标准(显性特征啊、直观标准啊、不用工具标准啊)去套,永远改变不了其趣味品的属性,更成不了珍品和币王。

三、荧光币成为第四套人民币的收藏主流是不容置疑的

防伪是国家纸币印刷技术的重中之重,因此,防伪技术也就成了我们纸币收藏的重中之重。第三套人民币防伪的核心是水印,水印就成了第三套人民币收藏的主流。荧光是第四套人民币防伪的核心,荧光必定成为第四套人民币收藏的主流,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三版玩水印,四版玩荧光已成了广大藏友的共识。

国家为了提高纸币防伪技术,花了大量财力在第四套人民币进行荧光试验,为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一段重要而珍贵的印钞历史,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收藏吗?还不是我们收藏的主流吗?

有人认为荧光币 “不直观”,不能“一眼清”,从而否认荧光币主流收藏品的地位。既然国把防伪技术由直观(水印),改成了“不直观”(荧光),那么,你为何还要使用不直观的的荧光币呢?荧光币几多“麻烦”,必须借助荧光灯才能鉴别币的真假,你只收“水印币“好了,可你还是服从了国家的意志,使用荧光币。纸币收藏使用工具本来就是必须的,在钱币市场看水印,好多币商用手电,若要识别真假还要用倍放大镜。荧光币只用荧光灯就足亦。

国家印钞技术变了,我们收藏者必须跟着变,以变应变,才能适应潮流。水印为何是第三套人民币收藏的热门,而不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的热门呢?关键是水印是第三套人民币的防伪重点,不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的防伪重点。你总不会因为水印不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的主流而否认是第三套人民币的主流吧。这进一步体现了纸币收藏是服从国意志的。股市有句话:炒股要听党的话。币市亦是。

更多人民币收藏知识和价格,请前往各大市场下载——【壹邮币】,鉴定捡漏,收藏家的社交电商平台。

纸币收藏的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