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魏鳳春:股指11連陽 A股樂觀預期或仍持續

上週,國際主要股市漲跌分化。受美國稅改、企業盈利以及大宗商品漲價的樂觀情緒推動,美股繼續加速上漲,德日股市因本幣匯率走強、貨幣政策意外轉緊的預期而略有下跌。A股結構分化,大盤股指漲幅較好,創業板指等中小盤股指小跌。港股繼續普遍上漲。銀行間流動性改善,國債期貨小幅下跌。

大宗商品方面,受美國原油庫存下降以及中國原油進口增長的利多影響,布倫特原油繼續上漲。因歐央行12月議息會議紀要略顯鷹派,美元相對歐元/英鎊顯著走弱,貴金屬繼續反彈。

展望本週,海外經濟方面,減稅將加快加息步伐。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認為美國減稅政策會支持短期經濟,並推高通脹,由此將會加快fed加息步伐。歐央行會議紀要顯示,經濟增長前景好於預期,將考慮在2018年初逐漸調整前瞻指引。國內經濟,2018年2到6月CPI或有可能超過2.0%。12月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出現大幅下降,一季度或改觀,但2018年整體融資規模增速或會低於2017年。出口維持了11月的景氣,預計出口對2018年的增長或仍能形成正貢獻。

2018年開年,全球股票、原油等風險資產大幅上漲,這種上漲看起來是2017年所有利多因素的延續和疊加。風險資產加速上漲的局面,反映了全球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一致樂觀預期。美國長債利率的持續上升、中國國內利率的持續上揚或融資環境的惡化有可能在短期內打破風險資產上漲邏輯。但目前尚看不到這些轉折因素,總體來看我們對風險資產仍保持樂觀。國內A股資金面或不支撐全面上漲,抱團將持續強化。配置建議股票以金融、週期和消費為基礎,債市以防禦為主。

具體來看,A股市場對經濟增長及流動性的樂觀預期是近期國內外股市反彈的原因,短期看這些條件都難以證偽,建議積極佈局一季度股市行情。配置以金融、消費和週期為基礎,防範小盤成長的流動性風險,對短期漲幅過大的板塊或個股要敢於止盈。

港股持續上漲之後面臨調整,但在估值與盈利支撐下調整幅度不大,遇調整可加倉。從結構看,因估值以及低成長預期,國企指數較恆生指數的彈性或將更大。

債券市場由於控制宏觀槓桿率、金融監管主線的存在而宜以防禦策略為主,總體研判,關注10年期國債利率的左側配置時機,目前建議以高等級、中短久期信用債防守為主。

最後來看原油市場,短期看,由於減產協議結果已基本被市場預期,且前期油價上漲過程中也包含了較多的地緣風險溢價,短期或偏震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