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司马狂/文

在歙县县城,有条街名叫上路街,不过按照目前的门牌号显示,官方的称谓方式在早些年的时候,演变成了“新路街”。然而,或许是觉着新路街的地名不如上路街的地名具有历史沉淀性吧,又有近些年的旅游指示牌上,复替换为“上路街”。如今在歙县人的口中,此间依旧名为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由老人民医院处左转进来,依稀可以见到上路街曾经的辉煌模样。入街几十米,便有一座牌坊耸立在街道上。这是旌德奉议大夫许立德妻子鲍氏的节孝坊,据考此坊主人鲍氏乃棠樾鲍象贤的女儿,鲍象贤的尚书坊至今矗立在棠樾村中,为棠樾牌坊群中的一座,父女二人皆立牌坊,也属难得。而这位鲍氏的夫君许立德,应该是歙县著名历史人物许国的儿子。许国是歙北许村后裔,其这一支被称为城东派,斗山街和上路街同属这一派,那么这座牌坊树在这里,很有可能许国家就在上路街上。这些是查资料得来的,若有纰漏欢迎指正。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沿着鲍氏节孝坊继续往里行走,以目前的感受来说,上路街的街道有些不够宽敞,会车都会成为麻烦。只是不知道明清时候,此间是否路面上铺满青石板,是否透着深厚的官宦门阀的气息。只是奈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上路街比不得旁边的中和街人声鼎沸,甚至有些过分的安静,但没有了中和街的喧嚣,此处倒是更平添了些许市井街巷真正的人间味道。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再往前走,又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石坊,名为“父子明经坊”,旌表的是凌相、凌琯、凌光伦祖孙三代,上面刻有“三世承恩”的字样。这里特别注明的是徽州有三点水的淩姓,其发源至今存疑,这座凌姓名宦的牌坊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依旧可见是两点凌。究竟是两个姓,还是淩姓的时间在明朝以后,那就继续保存着这个谜团吧。牌坊前的人家屋檐下和牌坊边的石柱上,各有一个鸟笼,想来就是住在边上的长者们存放的,倒也令人心生惬意之感。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歙县在近代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名叫陶行知,现在行知学校遍及全国,而上路街上存有两座行知小学。最早的那座,原本是许士骐先生的宅子,许先生同陶行知先生为挚友,陶先生逝世之后的面模、手模都是许士骐做的,1946年建成上路街的行知小学,以继续推行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后,行知小学搬迁至隔壁,今改为歙县教师进修学校,后又从这里搬迁出去并落户现在的行知小学处。本想进歙县教师进修学校拍几张照片,奈何保安死活不让进去,还说:别说是人,连狗都不让进去。呵呵!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知小学旧址对面,有一栋气势恢宏的建筑物,目前仅残存正门,门柱为青石,隐约可见门楣上镌刻有文字,且文字密密麻麻的,几不可辨。按照样式,或许是门坊,但究竟为何物,我是无从得知啦,若读此文的诸君有答案,恳请告知。透过门缝,窥见门内已然没有门房等建筑,颇为可惜。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现今的上路街,歙县各地的人都有,祠堂、宗庙早已不见踪影。古宅、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物、全新的楼房,彼此各自独立的存在着,相互之间各成体系,倒也相安无事,一如此间居住着的民众,怡然自得,日子倒也悠闲的很。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上路街现存的三座牌坊皆为明代建筑,临近德胜门的为“柏台世宠坊”,这是广西道监察御史前舍人毕力德的儿子为父母立的“耀祖坊”,三间三楼四柱通天的设计也是目前三座牌坊中气势最为宏伟的。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过了柏台世宠坊,远远的便能望见德胜门的城门楼,两者间亦有一栋栋自建的住宅,倒整齐有序的很,路面也宽敞起来。德胜门的城门上,有块刻有“古歙新城”的石碑,左下角还明显有一块残缺是后补的。出了德胜门,也就是离开了歙县的县城,这是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其实上路街本就处于歙县县城的中心区域,历史上不亚于斗山街,只是如今上路街没有剩下多少成片的古建筑,开发成为景点就有了难度。但,这样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好事呢,毕竟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一切都那么从容,不比喧嚣吵闹的景区更让人舒坦?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行走徽州:从老人民医院到德胜门的歙县上路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