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中國爲什麼踢不了世界盃,中國教育過於輕視體育

文\北大教授 鄭也夫

國足不能出線的原因

那麼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出線?中國足球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北大教授:中國為什麼踢不了世界盃,中國教育過於輕視體育

第一個原因最宏觀,是中國人的問題。

拿中國人跟阿根廷人、英國人、意大利比一比,中國人真的算不上熱愛足球。你不熱愛的話,說句糙話,你扯什麼犢子,憑什麼衝進世界盃去?

我們隨便採訪一些聲稱熱愛足球的人,我問他:

  • 哥們兒,常踢球嗎,這個月、上個月踢過球嗎?——沒有;
  • 年輕時候踢球嗎?——年輕時候也不踢;
  • 最近去給你的孩子踢球助過威嗎?——沒有;
  • 為什麼不去助威啊?——我兒子也不踢,我怎麼給他助威啊?
  • 你有同事朋友去參加比賽,你去助威了嗎?——也沒有;
  • 經常自己買票去現場看球嗎?——也不去;
  • 那你怎麼個熱愛足球方式啊?——在家看電視啊。

我剛才說的熱愛的四個層次:自己親自踢,為親朋助威、買票到現場去看,還有就是看電視。

我們這個社會,還處在現代化之前的維度上,一個指標是社會統計還欠缺,不然我們應該有我剛剛說過的四個層次的百分比。我們沒有這樣的統計。但是我相信,如果有調查,會證明我的判斷。我是一等球迷,年輕時踢球,籃球一直打到50多歲,我的長時間的感覺不會欺騙我。

那就這樣定性吧,是不是說的難聽點了?我們是一個偽球迷的國度。一個偽球迷組成的國度憑什麼要衝進世界盃?憑你夢遊就衝進世界盃了?

第二點,人口問題。

看到這次入圍世界盃的名單,中國人真受刺激。為什麼?人口1100萬以下的小國,有11個之多,從人口多的往下數:比利時的人口1100萬,比深圳的人口還要少;突尼斯1080萬;葡萄牙1034萬;瑞士800萬;塞爾維亞700萬;丹麥573萬;哥斯達黎加466萬;克羅地亞424萬;巴拿馬400萬;烏拉圭344萬;還有冰島33萬人口。

所以好多朋友脫口而出的牢騷是:這麼多小國都進入世界盃了,我們這麼一個大國怎麼沒進?這說法不成立。如果這個民族的成員都不玩球,人多有什麼用?

剛才我說的這些小國足球人口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知道韓國的人口是4400萬,而註冊的青少年球員是50萬。我姑且把這個青少年球員看作8到17歲,也就是說,韓國8—17歲的青少年註冊球員是50萬,大概1/5的男孩子較為正規地接受了足球的訓練。比利時人口1100萬,是韓國的1/4,人口小國能衝進世界盃,踢球人的密度應該比較大。

韓國隊在本屆世界盃小組賽上

那麼一個大國怎麼老也衝不進世界盃?首先給問題定性,中國不是足球大國,是小國。

我們這個足球小國,能不能把足球人口壯大一下?我認為短期內不能。

差錢?差地皮?960萬平方公里,新建他一萬個足球場,建不了?但是短期內足球人口上不去。為什麼?就是因為新修建的這些足球場,跟我們關鍵的足球人口聯不上手。

關鍵的足球人口是8—17歲的學生,他們多數在大城市、中城市,但是缺少適合的場地。

城市的小學初中,恐怕要開展五人制足球,十一人制免談,沒地方。五人制足球要開展,也有困難,一個小學現在有幾塊五人制的足球場?中學都不多,何況小學了。

給大家出個主意。學校的樓頂上修建小操場,先加固一下,然後鋪上一些人造草皮這樣的材料,學校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塊場地,還可以搞點小的田徑跑道,綜合利用。

我們很多球迷和偽球迷,天天問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起飛。作為一個家長、一個公民,你應該呼籲讓你孩子的學校有更大一點的操場,你應該呼籲讓他們有地方搞體育活動。

足球起飛衝出亞洲,應該是一個副產品,不是一個主打的目標。英國是足球的誕生國,英國今年來世界盃了,但好多年都沒來,人家也不在乎。但是英國對群眾玩足球,學生玩足球非常在乎,人家知道什麼叫本末。英國學生、英國市民的足球,踢得太熱鬧了。

第三個理由,球員也不熱愛。

你這麼說有根據嗎?有根據啊。1991年我寫《中國足球的出路》的時候,去北京足球隊、北京青年隊採訪,採訪過兩隊的教練。他們跟我談到球員練球的狀態,說很不令人滿意,沒有熱情。每天是下午3點鐘開始訓練,出來時懶洋洋的,有的球員公然就說,看見球就煩、膩味,不想碰它。這樣的狀態,你怎麼能有訓練的質量?這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中國的記者採訪到了當年日本國家隊的教練岡田武史,他後來到浙

江足球隊當主教練,比較中日的球員,他應該最有發言權。

  • 他說:“我所帶的中國球員,到了訓練開始的時間,球員到了球場後,就坐在場邊休息,到我吹哨集合時,他們才慢慢走到球場,他們沒有從心底上懷有喜悅去踢球。
  • 如果在日本的話,球員們早就已經出現在場地上了,踢著球,慢跑,做抻拉運動,各自做著熱身了。日本的球員是因為喜歡足球而成為職業選手。只要場地上有球,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踢。
  • 中國的選手則不是,即使早早來到訓練場,不到開始訓練的哨聲響起,他們的屁股不會離開板凳。中國的球員過於看重金錢,一旦賺到錢,就不再在乎足球了,缺乏那種單純的激情和熱愛。而且中國球員明顯出現水平和身價不符的狀況,他們怕在國家隊比賽中受傷,就會小心翼翼,如果受傷,他們在俱樂部幹什麼?”

岡田武史是中國一個球隊的主教練,他有直接的感受,中國球員不熱愛足球。那中國足球還有什麼希望?

教育中的智育與體育

回到教育上面,我認為中國的教育有兩個誤區。

其一,在體育和智育上太不平衡,中國的教育過於輕視體育,過於重視智育;

第二個誤區,雖然重視智育,但是錯誤地理解了什麼叫智力。智力絕不意味著把多少知識注入到你腦子裡,智力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時候也意味著提出問題的敏感性,能不能發現問題。

北大教授:中國為什麼踢不了世界盃,中國教育過於輕視體育

體育是非常要緊的事情。首先要說體育能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一定不要狹隘地理解這個。體育鍛煉你學會控制你自己的身體,控制你自己的身心。控制自己的起點莫過於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

對於管理者和教師們,體育的追求從來就有兩個面向,一個追求的是裡子,是本質,野蠻其體魄,培養英雄情結,培養自強精神。體育追求還有一個面子,就是獎盃、金牌。

裡子和麵子,別本末倒置。體育要不要追求面子?即使是競技體育的非正式比賽中,大家較的什麼勁?要面子,十幾歲的孩子們踢這場球,也要爭勝,這是這個遊戲的題內之意。贏了才有面子。可見面子與裡子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的榮譽心支撐著我們去努力,想法贏你,競技體育本質就是這樣的,是要見輸贏的,但最後我們得到的發育是發育我們的裡子。而當我們把我們的競技體育徹底地視為追求國家的面子,學校的面子,要的是金牌獎盃,麻煩真的是太大了。

我們今天討論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進入世界盃。我是從這兒說起的。但是結尾的時候,我想說,這個其實是很次要的,這個面子應該是發育裡子的副產品。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足球誕生地英國,他們的注意力、他們的著力點,完全是放在裡子上。面子有了更好,面子沒有無所謂。如果我們都能把認識端正,從裡子做起,從學生的體育做起,我們不進世界盃怎麼了?而且唯有從學校體育做起,我們大概才能和世界盃的距離更近一點。

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謝謝。

如有侵權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