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摘要:面對一二線施壓,三線城市不得不參與搶人,但人才都在用腳投票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撰文|張銀銀

搶人大戰進入高潮,三線城市也沒有置身事外。

近日安徽滁州出臺的人才購房新政,不可謂不狠:未享受過住房優惠政策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在滁州市區購買首套不超過40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可享受住房總額100%補貼。這是要白送房子的節奏嗎?

另外,新政還規定對引進的碩士研究生,滿足條件後將給予8萬元購房補貼,同樣符合條件的本科生則給予4萬元購房補貼。

就在今年6月,安徽省蕪湖市也發佈了人才購房補貼政策,最高補貼100萬元。

人才爭奪戰裡,三線城市真的能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嗎?

1、面對一二線施壓,三線城市不得不搶人

人才爭奪戰裡,更熱鬧的似乎是一二線,畢竟他們動不動就搶佔了當日的頭條。

什麼北京未來五年建住房超150萬套,優秀人才擬可落戶;上海大搞純租賃住房;武漢出臺了大學生8折買房來高調“搶人”……

三線城市出臺政策搶人,與其說是戰火蔓延,不如說是不得不搶——比你大的城市都搶了,你不搶還怎麼活?哈哈。

另一方面,現在新興產業的發展空前,一些老辦法已經解決不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了。人才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三四線城市現在也在大搞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這些都需要人才去執行。而正好,一些在一線城市或明星二線城市工作或學習過的“人才”,因為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等原因,而開始考慮是否要“回家”發展。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在此背景下,如果這些三四線城市發展也如火如荼,又讓人有用武之地,那麼出臺的搶人政策將會大大推動,他們的想法轉化為“回家發展”的行動。每一項政策都像在扯著嗓子向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喊:送戶口,送房子,送錢,你到底來不來?

這樣的“攬人術”,除了滁州、蕪湖,還有很多城市正在上演,比如說上海的“域外通勤地”嘉興、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中山、工業重鎮湖南株洲等等。

多年的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在中國,地方政府強力推動的產業,政策、資金都不成問題,人才往往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人才的自主性最強,也是技術偏好型產業的關鍵。

2、部分三線城市房價對大學生來說,似乎也夠不友好

雖然沒辦法和一二線來比,三四線城市近些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槓桿遊戲假期回老家過節,驚歎於這座南方的三線小城近幾年的巨大變化。離開的這些年裡,商業綜合體一個接著一個的建,周圍的許多設施都在逐漸翻新。各種高檔小區也輪番上場,變化大得驚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儘管是三線城市,但近幾年市區的房價猛漲,直逼省會城市。動輒近萬元的房價,真的合適嗎?

說出來可能有些朋友會難以置信。但以Wind統計數據為基礎,用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減掉全國30大中城市銷售面積後,三四線城市市場佔全國市場比重長期保持在77%-90%之間。真是低調而沉默的“大多數”。

不過三四線樓市這麼火爆也可以理解,想想近兩年,多少調控壓在一線城市,可是面對M2的不斷增長,資金總要尋找出口。以去庫存為主基調的三四線城市很容易便成為投資目標。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再加上2015年在三四線城市大力推行的棚戶區改造,也給三四線城市樓市加了熱度。住建B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三四線城市棚改建設規模606萬套,貨幣化安置佔比48.5%,住宅去庫存規模約為2.5億平方米,佔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的18.2%,據此可推算套均面積為85平米左右。

2017年5月,高層確定今後三年棚戶區改造的目標任務——確保2017年完成再開工改造600萬套棚改任務,同時實施2018-2020年3年棚改攻堅計劃,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

根據住建B數據,貨幣化安置將提高到60%,這樣推算,2017年棚改形成住房的剛性需求將達到360萬套,按套均85平米計算,2017年棚改帶來的住宅需求將達到3.06億平米。

從各種報道中的三四線城市樓市火爆、土地拍賣“抽籤”、新房“搖號”等看,儘管房價相對收入也不低,但至少目前需求還很旺盛。這種火爆可持續嗎?對人才的流入真的沒有影響嗎?

3、落寞的三線城市何去何從?

嚴格來說,中國的一、二、三線城市的稱呼是個非官方概念。

為了進行住宅銷售價格調查,國家統計局曾將國內70個主要城市劃分為三類:一線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城市;二線城市為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城市和其他副省級城市共計31個城市;三線城市為除此之外的35個城市。

相比於沒有異議的四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榜單頗有爭議。《第一財經週刊》在2013年根據一系列政Z、經濟指標評出了中國的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和無錫。這些城市也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現在也適用。

棚改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住房內需,提升了GDP指數,將這些城市的房價推到和一些省

會城市一條線上。但論綜合實力來看,卻被人家甩了一大截。無論怎麼搶,北上廣深,以及二線城市留人的基礎和能力始終是很強的,人才都在用腳投票。

前不久,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先生,就在其最新的研報中表示,儘管國內人口流動放緩,但大型城市無論常住人口增長,還是外來人口占比,都遠高於三四線。因此,人口仍在向一二線城市以及部分區位、經濟或政策優勢明顯的強三線城市集中。

槓桿遊戲這代人裡,周邊的親朋好友也鮮有人畢業後回三線老家發展。不是去了省會就是明星二線城市或一線。

曾經一度,因為故鄉小城優美的園林環境和各種生活交通的便利,我一個朋友有回去的衝動,但冷靜思考之後,她又放棄了。

因為她可能面臨無工作可找的局面。對於不少槓桿遊戲朋友那樣的,除開考公務員,或去機關報社,可能沒有什麼其他適合他們的對口工作了。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什麼都沒有?

人才爭奪,說白了就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光鮮亮麗背後,還得有乾貨來支撐,一個城市的治理能力、營商環境,還有細節中體現出的人文關懷和發展前景。而恰巧是在這些方面,一二線城市要勝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