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經典科幻電影《黑客帝國》描寫了一個計算機網絡空前發達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生物工程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能將自我意識和與計算機網絡相互連通、並放棄軀體進入控制空間去進行奇妙的探險。

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意識上傳”的情節也出現在很多其他科幻作品中,比如2014年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電影《超驗駭客》中,死去的人工智能專家(約翰尼·德普飾)的頭腦被其妻子複製到了計算機網絡上,使他在虛擬世界中重生。

但複製人腦,目前為止在現實生活中還未能得到實現,有大腦複製的狂熱份子曾在2009年預言未來十年人類大腦將實現被複制,眼見十年之約快到了,這個科幻小說裡最常見的橋段真的快成真了嗎?

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複製大腦有三招,現均不成熟

從原則上來說,可行。大腦是個極其複雜的集合體,人類的大腦由1000億個神經細胞構成,相當於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而連接神經細胞的突觸數量超過100萬億。雖然數量很大,但它們是有限的,依然是能夠被弄清楚的。

《超驗駭客》裡有一句臺詞:“思想就是一種電子信號模式”。雖然聽上去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回去翻翻高中生物教科書就知道,這是真的。我們所有的感官,包括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等,都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到大腦中。而我們都知道,電子信號模式是可以在計算機上運行的。

從理論上來說,也是可行的。前不久逝世的物理學家霍金曾表示:“我認為思維就是儲存在大腦中的一段程序,就像電腦一樣,所以理論上我們是可以將大腦複製到電腦裡面,提供一種在死亡後的生存方式的。”我們可以模仿人腦的物理、化學和電子結構,將所有的參數都輸入計算機,從而產生與真實人腦相似的輸出結果,比如控制虛擬的肢體、五官和其他器官。

目前對於複製大腦,普遍被認可的有三項技術:

1. 3D打印大腦

就在今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們用3D打印技術複製出了最精確的大腦模型。這項技術的突破點在於,研究人員將3D打印機和大腦成像技術完美結合,並進行了3D打印。

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CT掃描的分辨率很高,會產生細微灰階的圖像,以反映大腦中的所有活動。

通過3D打印大腦,會幫助人們重建出腦結構,瞭解發展過程中的大腦網絡形式,並有利於瞭解一些難以治癒疾病的作用機理,比如阿爾茨海默症是如何影響大腦網絡的。

2. 全息大腦調製

同樣是在今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設備,它將全息圖像投射到腦細胞。這種新設備叫作“全息大腦調製器”,它利用全息投影,激活或抑制某些神經元。它的最終目標是同時控制大量神經元,使它們呈現真實大腦活動的模式,從而實現感覺複製。

但這項技術所需設備非常龐大,且只能作用一小塊區域。但是這項技術一旦得以發展,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項技術編輯記憶、刪除疼痛、植入不存在的圖像,甚至可以通過監控大腦活動對大腦進行調試,比如讓盲人看見世界,讓肢體不再矯健的老年人走遍大江南北等等。

3. 活體大腦保存

一家美國創業公司就劃對人的活體大腦進行保存,並在未來實現意識上傳。這家公司首先是將大腦進行冷凍保存,接下來,他們需要等待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再將大腦中保存的感覺、知識等一切信息變為數字化的存在,實現意識上傳,最終實現人的永生。

這項對活體大腦的複製技術,與冷凍人體的技術差別並不大。唯一不同的是,這項保存大腦的技術,需要在人還未死亡時進行。而這又必然是導致死亡的一項技術,因此該項技術就算能實現、普及,也只能對某些特定的人群開放。這是一項典型的“向生而死”的技術,光是其背後的倫理問題,可能就會讓人不寒而慄。

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倫理上存爭議,是否該抵制?

而上文提及的三種技術,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複製大腦,還有很多技術壁壘尚未攻克。比如在3D打印大腦上,就算人類真的完美打印出來每個細微結構,可能也會因為對大腦的認識不足而無從下手,而全息大腦調製則依然處於發展的早期,其技術還遠遠不能應用到人身上。至於活體大腦保存,顯然有點近似烏托邦的富人們的意淫。

同時,針對複製大腦,學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的意識不能簡單地進行復制,因為其大部分重要特徵都是數十億個細胞之間不可預測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

通過複製大腦完成“永生”,未來十年就可實現?

如果一項技術所受的爭議時間長,但又一直在有條不紊(起碼官方說法如此)地發展,毫無疑問,背後肯定有來自各利益方源源不斷的支持。畢竟對於一些功成名就的富豪們而言,他們更在意的可能不是金錢,而是如何實現長生不死。不信你去搜索一下“富豪”“永生”,你會發現太多富豪在糾結這個事。

我們且不討論複製大腦是否真的能實現永生,只有意識存在,能不能被稱為永生也還有待商榷。如果複製大腦能更好地攻克疾病,能用於救死扶傷,人人都能享受技術帶來的紅利,那麼它無疑是值得鼓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