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能科技張利忠:光伏行業下半場看分布式

芯能科技張利忠:光伏行業下半場看分佈式

​ 專注分佈式光伏的芯能科技上市了。光伏行業的下半場會怎樣走?芯能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張利忠認為,在國家政策、土地制約等因素的影響下,光伏地面電站建設將告一個段落,分佈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主流。

分佈式光伏引路人

“我們7月9日正式掛牌交易,這也是我們公司成立10週年紀念日。毫不誇張的說,分佈式光伏發展到今天,我們是引路人之一。”提起做光伏的這10年酸甜苦辣,張利忠可以講上三天三夜。而對於選擇分佈式光伏,張利忠說,今天的上市,就是對自己當初選擇的最好交代和成績單。

“分佈式光伏是個苦活累活,當時有資源的公司看不上這個市場。”對於早在2013年就“吃”分佈式光伏這個“螃蟹”,張利忠表示,那個時候,業主覺得省不了多少電費,怕麻煩又怕損壞屋頂並不願意嘗試。每個項目很小,管理和施工都不夠經濟,企業也沒有推動的動力。

資料顯示,2012年在歐美“雙反”夾擊下,國內光伏產業陷入窘境,部分光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2013年,國家開啟分佈式光伏應用示範,嘉興被列為浙江省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

張利忠覺得這就是機遇。“1萬平方米光伏發電可以省下450噸煤,減少900噸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於種了15萬棵樹,您看不上光伏發電的收益,就當做慈善吧。”張利忠常常這樣苦口婆心地對業主說。一家一家去談,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答,與工人一起在大太陽下施工,張利忠這樣堅持了2年,芯能科技終於用技術和服務樹立了口碑,打開了分佈式光伏市場。

分佈式光伏將成行業主流

光伏行業的下半場會怎樣走?張利忠大膽預測,未來分佈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主流。

6月初,發改委等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叫停普通光伏電站、嚴控分佈式光伏規模,並將新投入運營的電站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千瓦時。

“這個政策很及時,會引導光伏產業更加市場化,對行業長期發展也是好事情。”張利忠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度電成本快速下降,補貼已經成為行業不正當競爭手段。降低補貼不僅有利於行業建立長期有序競爭,也可以進一步倒逼技術進步。

由於地面電站趨向飽和,大量的資本和企業開始湧入分佈式光伏市場,協鑫集成、英利等光伏巨頭也跑步進場,2017年被市場稱為分佈式光伏元年。

在張利忠看來,分佈式光伏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我們有超過13億城鄉居民,按每戶4人計算共計3.5億戶家庭,如果每戶安裝3千瓦,有30%的家庭安裝,家庭分佈式光伏市場規模就可以達到300GW,更別說更大量的廠房屋頂了。”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分佈式光伏裝機量有望以超過年均20GW的速度發展。

張利忠建議,本著節能減排的環保要求,應該引導新建廠房建設分佈式光伏,並放開發電的隔牆交易。“分佈式發電價格比電網更低,就地由業主消化掉,可以實現公司、業主、國家三方共贏。

加大自持電站規模

芯能科技發展的“底氣”從哪裡來?張利忠表示,底氣就是分佈式光伏的“自發自用”,使得行業成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良性生態。芯能科技自持電站所發電量,絕大部分都實現了“自發自用”。

據介紹,從公司的角度,“自發自用”的電費高於電網上網價格,又減少了輸送損耗,從而提高公司電站發電的用電效率,這樣就提高了公司的發電收入;而從用戶的角度,用戶用電又低於電網價格,除了降低用電成本外,還可以獲得屋頂租賃收益,以及公司提供的屋頂修繕、用電監控、故障維修等一攬子服務。

由於看好長期收益,芯能科技下一步還將加大自持電站規模。“有人說我們盈利能力下降了,其實是因為加大自持電站所致。”張利忠表示,芯能科技長期看好分佈式光伏,通過自持電站,將收益轉化為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收入。

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芯能科技開始自持分佈式光伏電站。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投資建設自持分佈式光伏電站合計127個,累計裝機容量179兆瓦,年發電能力約1.8億度,這些電站可為公司帶來持續20年的穩定現金流和收入。

張利忠還介紹,下一步,公司還將以自持電站為依託,開展智能微電網建設,通過優化客戶的供電方案,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文章來源 : 中國工業新聞網 李興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