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突破至2500億

作為當前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垃圾焚燒發電已然肩負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的重任。而受益於政策利好,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容,有望在2020年突破至2500億元。

在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垃圾圍城問題正日益嚴峻。據調查,從2007年至2015年,我國城市化率上漲超過10%,而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將提升到60%。城市化率提升使得垃圾處理壓力倍增。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的垃圾填埋場早已飽和,未來幾年超過4億噸的待處理垃圾何去何從?答案只有一個:變廢為寶,焚燒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而且在國內歷經20多年發展,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都日臻成熟。因此“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肩負“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的重任,為國家所重視。據一位業內專業人士透露,迫於生活垃圾體量不斷增長的巨大壓力,以及簡易填埋造成的環境汙染,國家要求縣級市在“十三五”期間均要建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預計項目數量不低於100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730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年發電量約375億千瓦時,年處理垃圾量超過1億噸。而2018年1月~6月,新簽約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50個,足以印證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之迅猛。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等政策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 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作為政策扶持性產業,垃圾焚燒發電的政策利好發酵,預計在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到2500億元,這大大刺激了社會資本的湧入。由於各項優惠政策的驅動,垃圾焚燒項目頻頻落地,資投資窗口大開,同樣吸引了綠色動力、光大國際、三峰環境、東江環保等企業紛紛落子佈局,進一步提升行業熱度。 進入“十三五”以來,垃圾焚燒發電景氣度居高不下,但並非沒有問題。相較於生活垃圾體量的增長速度,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還是不夠,將垃圾變廢為寶,還需要建設更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指出,“從地域分佈上看,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主要集中在人口數量多、GDP較高、地方財政狀況較好的地方。”偏落後地區的垃圾焚燒發電水平將成為一大短板。此外,垃圾分類推廣普及困難,行業低價惡意競爭現象存在,以及垃圾焚燒處理兩條上各部門尚未形成合力等,都不利於垃圾焚燒發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便利完善的長效機制等。除了上述這些,在垃圾焚燒發電如火如荼的當前,“鄰避效應”仍舊存在且突出,主要源於少數垃圾焚燒廠年代久遠、設備陳舊、超標排放,引發民眾不滿甚至抗議,而新建的垃圾焚燒廠公開機制不完善,更需要重視。


廣東梅州首座垃圾發電站

廣東梅州首座垃圾發電站在下月底就將啟用啦!從相關部門獲悉,奇龍坑垃圾填埋場的發電站就快建好,準備運營了。那垃圾發電站有哪些特點?焚燒垃圾發電會不會給周邊空氣造成汙染?一起去探個究竟吧!垃圾焚燒發電站效果圖在奇龍坑工地,負責人透露,按照計劃,梅州市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共分為兩期,目前梅城日產生活垃圾700噸,僅第一期的設計能力就是日處理1000噸,完全能夠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也就是說,以後梅城每日所產生的垃圾,都能通過焚燒發電的方式進行處理,將不需要再進行填埋作業。梅州市三峰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佔峰談到,“在設備安裝這塊,我們主體設備已經安裝完成了,現在主要的是一些管道的鏈接已經後期調試,根據我們的計劃,是在8月份具備接收垃圾條件,在9月份就能夠併網。”針對較多市民疑問的,垃圾發電廠會不會如同填埋場一般偶爾散發出惡臭氣味?唐佔峰表示將不會散發出惡臭氣味。“臭味主要是在垃圾儲坑裡面會產生,因為垃圾堆放時間長了它會產生臭氣,但是我們在垃圾儲坑採取了一些特殊的工藝,我們垃圾坑裡面是負壓的,它的壓力比外面要低,那麼這個空氣是不會排出到外面去的,同時我們這裡的空氣會通過抽風機,抽送到焚燒爐裡面進行助燃,就是全部燃燒掉了,應該是整個臭氣控制這一塊大家是不用擔心的。”唐佔峰還說到,焚燒垃圾發電所產生的所有煙氣都必須有在線監測的,同時這個煙氣的指標還將同步傳送到環保局。而且在建成以後大門口會有個實時的顯示屏,顯示煙氣排放指標。通過一些工藝對煙氣進行處理後,所排放出的煙氣是肯定會達標排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