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丨耕夫

當下傳統紙質媒體上,幾乎都有書評版。有的甚至有書評專刊,但遺憾的是極少有哪篇書評能吸引我去讀,乃至讀完。呵呵,如果是有關自己新書的書評,肯定是會讀完的(沒辦法,天生的自私心理)。我偶爾也給別人寫書評,除了被評的作者讀,大概也幾乎無人讀。編輯肯定要讀的,那是職業需要。 當一位媒體朋友告訴我,某期版面刊登了對我的一本新書的書評時,我一面道謝,一面感嘆,“書評對當下圖書市場幾乎產生不了任何影響。”當下在市場熱銷的圖書,有幾本是因為書評的引導呢?

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我看到,有一本連續在噹噹網居於暢銷榜首的心理勵志書《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在傳統媒體上幾乎沒有看到過對該書的評價。據說該書作者先是將部分內容貼在天涯社區,受到網友熱捧,然後作者應出版社之約整理成書。網上的“草根跟貼評論”倒是很多,很活躍,但“草根評論”基本都是簡單的讀後感,只說“好”與“不好”,一般不作原因分析,當然不能算嚴格的書評。出於好奇,我也網購一冊,稍稍一翻便明白了其暢銷的原因:這是又一本“心靈雞湯”,所談問題皆切中當下人浮躁、脆弱的心理疾患,同時表述語言又幽默風趣,輕鬆好讀。可以舉出很多例證,說明大量暢銷書都跟傳統媒體的書評無關:如小說《杜拉拉昇職記》、《後宮》、《盜墓筆記》等等。當然,暢銷不是評價書的品質好壞的唯一標準,但在市場熱銷的書跟書評基本無關,兩者成了互不交接的平行線,起碼說明媒體上的書評已被“邊緣化”到何種程度。

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我自己購書,大多也極少是因看了書評。一是直接到書店瀏覽翻閱,二是友人的推薦。前不久,與一位評論家朋友閒聊時,他說老作家從維熙的一本回憶錄《走向混沌》值得一讀。我立即買來一本。一讀,棒極。這麼簡單評價太“草根”,那就摘引一段陳忠實給作者的通信:“我要告訴您,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許多年都沒有發生了,即使世界名著中的小說,也沒有產生這樣令我多次閉上眼睛氣不能出的噎死的感覺。”真是孤陋寡聞,這樣一本好書,2007年即已出版,近期才知道。 我們的書評家都到哪裡去了?

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我閉上眼睛,打開腦袋裡的“雷達”,滿中國掃描搜索,還真說不上誰堪稱是一言九鼎、深孚眾望的書評大家。就像某些經常出沒在《紐約書評》和《紐約時報書評》上的權威書評家一樣,這樣的書評大家的觀點往往能決定一部書的命運:影響大眾的閱讀趨向和選擇、左右發行市場的起落,或幫助人們瞭解它是否有學術和文學價值。 為何當下中國的閱讀界,書評很多,影響力卻很微弱;寫書評的人很多,卻找不到在公眾中一提皆知的“書評大腕”?原因或許很多,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討論。我想,一位真正的書評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書該評,什麼書不必評?上世紀40年代,喬治•奧威爾就說過“你如果跟圖書沒有某種職業上的關係,那你就不可能知道,大多數圖書是多麼爛。在十本書裡,對九本多的客觀而真實的評價都應當是‘這本書毫無價值’”。如果你出於人情或利益因素,不斷在書評中“編造感想”、“讚美垃圾”,“你實際上是在把自己永恆的精神倒進下水道,每次倒掉一品脫”,其後果——書評就如第三次喊“狼來了”的孩子,無論你說的是真話假話,大概都不會有人相信了。因此要催生一代書評大家,無疑首先要樹立書評的公信力! (本文選自作者隨筆集《各打五十大板》)


當下有一言九鼎的書評家麼?您買書的信息來自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