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校探索現代學徒制新路徑 入學先選崗位

青島職校探索現代學徒制新路徑 入學先選崗位

城陽職教中心數控班同學在企業實習。

隨著中考成績發佈,孩子上普高還是上職高成了許多家長關注的話題。這幾年,職校越來越熱,不少考生家長非常關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上了職高,將來的“出路”會怎麼樣?對此,半島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青島作為全國現代學徒制首批試點地區,一大批職校正在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的“青島路徑”,為職高學生成長、就業拓寬了新路。

職業學校爭探育人新路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自入選全國首批試點地區以來,青島在現代學徒制試點方面不斷出招。早在2016年初,青島市教育局等部門就聯合印發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審核確定了30個單位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根據青島市教育局印發的2018年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市擬遴選新增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約40個,職業院校、規模以上企業及行業組織均可自願申報,試點週期為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

島城職校也爭相探索育人新路徑。例如,青島旅遊學校在旅遊管理專業實踐現代學徒制已近兩年,該校積極探索文科類專業的實踐實訓課程,努力與行業、企業對接;在青島烹飪職業學校,為檢測現代學徒制西餐班、中餐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班專業學生入企“雙導師”學徒培訓的學習成果,對學生展開專業技能考核;城陽職教中心則在2016年就推出了“崗位定製”模式,經過兩年探索已初見成效,已決定在2018級新生中全面推廣。

儘管推行方式各不相同,但職校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社會培養優秀技能人才。

“企業需要高技能技術人才,學生需要優質就業崗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推出了‘崗位定製’育人新模式。”在城陽職教中心校長安華看來,該校創新推出的崗位定製模式是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新實踐。“傳統職業教育以學校為中心,培養的人才經常與社會需求脫節,出現學與用兩張皮。實行個性化定製後,直接對接企業具體崗位需求,出路非常明確,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受益。”

他認為,崗位定製育人模式,不是單一的校企合作,而是一項綜合性的育人模式,目標有了,標準有了,才能育出優質人才。此外,崗位定製的前提必須是特殊的、難招的技能技術崗位。

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魏峰此前也表示,以前只是進行簡單的校企合作,而現在的新型學徒制,是和企業一起進行教學培養,實行雙師制,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進入企業學習實操課程,這樣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融入企業。

學啥課程校企共同敲定

現代學徒制的推進,讓職校與企業更“親”了。今年初,在島城一家珠寶商場,一件件掐絲、玉雕等藝術精品引來陣陣驚歎,這些作品全部出自青島經濟職業學校學生之手。該校與碧琳達珠寶公司共同培養人才,學生在師傅們的指導下逐漸掌握高端技術。

前不久,青島工貿職業學校舉行了海克斯康班現代學徒制拜師儀式,23名學生與8名導師結成師徒。

城陽職教中心學校副校長王建國說,實行崗位定製模式後,學校圍繞企業需求進行調整,校企共同確定課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2016年,我校第一屆崗位定製‘青特學徒班’單獨進行了招生組班,學校為其配備了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青特集團選派技術骨幹到校授課,實行學校老師和企業技術骨幹‘雙導師制’,還創新了課程內容。”

開始試點後,青特每週一下午7、8節課安排技術骨幹到學徒班進行授課,並安排學生到企業實地“識崗”。該校還推出了以專業為主的企業聯盟培訓中心,實施“大專業、多方向、小班化”育人模式。高一完成基礎知識和文化課學習,高二根據專業不同方向、進行有針對性培養,以專業方向為單位精準育人。通過校企共同培養,最後幾個企業聯合消化掉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

讓學生有更精彩的未來

城陽職教中心校長安華介紹,崗位定製模式不僅受到一大批中小企業的青睞,也得到了許多知名大型企業的高度認可。最近,該校數控、機電等專業的32名學生獲得了島城知名企業提供的獎學金,這在職校當中也不多見。“學校決定在2018級新生中全面推行‘崗位定製’,讓同學們選擇的空間更大。”

該校副校長王建國表示,2018年報考城陽職教中心的學生都可在入校時參加招聘會,和企業面對面交流。啟用學生選擇崗位、企業選擇學生的雙向選擇模式,讓學生入校就有就業機會,企業需要什麼人才,學校就培養什麼人才。“入學即定育人目標,讓學生一入學就知道自己將來服務的企業、從事的崗位,達成入校即入廠即定崗的目的。入學即定崗位,招生招工一體化,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到兩個崗位可選,確定後校企雙方共同培養。”

教育專家指出,通過探索現代學徒制新模式,職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不僅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競爭力,也為學生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和發展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