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爛酒」面面觀

作者| 李剛

曾幾何時,辦酒席是一件多麼嚴肅、多麼讓人尊重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只有紅白喜事才辦酒席。

如今,很多酒席已經完全變味!

孩提時,穿上新衣服,跟著大人出去吃個酒席,是一件多麼奢侈和令人羨慕的事情。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平時家裡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只有酒席上才能吃到跟過年一樣的好菜。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隨禮是很少的,也就兩三塊五塊,隨禮之人也沒什麼負擔。遇上老人過世,幾乎不隨禮,買點香蠟紙錢鞭炮帶過去即可。由於隨禮很少,又是流水席,虧損是常有之事。

另外,辦酒席還得麻煩左鄰右舍,很辛苦,主人家起起落落得折騰一週才緩過勁兒來,無疑是勞力傷財,所以人們都不輕易辦酒,也不熱衷辦酒。唯有紅白喜事,不辦實在說不過去,才硬著頭皮辦。經濟條件差的人家,甚至連喜酒都不辦。

【散文】“爛酒”面面觀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攀比之風日趨激烈,人們隨禮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八九十年代的三五塊,發展到了現在最低五十塊起步,上不封頂。

以前聽一個四川籍同事說,他們老家送禮更大,至親隨禮一萬起步,簡直不可思議。由於隨禮額度提升了,辦酒席再也不會虧損,有的小賺,有的大賺。但是,大家發現,辦酒席永遠沒有公平的。為啥呢?

比如,老張請老劉吃酒,老張家有五個孩子要結婚,那就要最低吃五次吧。而老劉家只有兩個孩子要結婚,兩年內只能請老張吃兩次,虧了三次。於是,老劉想了下,不行,得再辦幾次補回來。怎麼補呢?“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老劉的孫子要剃胎頭,於是大辦一場,把所有親朋好友都請了;過一年不到,老劉家又“開財門”,再大辦一次,照例把遠近親朋好友都請了個遍。這下心裡差不多平衡了。另一老趙,家裡有兩個兒子,七八年前各自在外地帶了媳婦回來,沒辦酒,但是孩子都七八歲了,老趙一想:“你們家都有酒席辦,我也得跟上啊,不然我總是吃酒,只出不進,多虧呀。”於是,老趙辦一個六十大壽酒,其實他已經62歲了。照例把所有親戚朋友都請了,一下子收入兩萬多,淨賺一萬八。

人們互相學習的能力是很強的,其他人都紛紛效仿。

既然你老劉老趙請我吃爛酒,我也辦爛酒請你們吃,不然我送出去的錢怎麼收回來?

就這樣,各種辦酒的名目都出來了:滿月酒、狀元酒、壽辰酒、喬遷酒、生病出院酒、坐牢出獄酒、結紮酒、開“財門”酒、母豬生崽酒……堪稱五花八門,可謂無奇不有!有的人家由於孩子都沒到結婚論嫁年齡,實在無酒可辦,好不容易孩子考了個專科學校,也逮住機會,轟轟烈烈地辦個“狀元酒”;有人生病住院出院了也辦個隆重的“出院酒”;有人坐牢幾年回來了(有的甚至是被拘留了幾天)也大張旗鼓辦個“出獄酒”。

筆者認識的一個姓吳的光棍漢,靠跑摩的為生,數十年來,吃了無數酒席,錢沒少花,自家從來沒辦過酒席,心裡一直很窩火。有一次,老吳騎摩托把人撞傷了,醫院治療加各種開銷,花了兩三萬,這數目不小,跑摩的得辛苦一兩年呢,怎麼也得想辦法填補吧。於是,他買了點塗料,把二樓空置的房子粉刷一遍,從一樓搬到二樓,就計劃辦個“喬遷酒”,把所有他走過的熟人都請了個遍。大家到了一看,臥槽,這他媽哪是搬新家啊,明明是從一樓搬到二樓,也不是新房子。但是人去了,必須送禮,就是人不去,通知你了,你也得找人帶禮錢,人不到可以,錢必須到。酒席一辦,一下子收入六萬,倒賺三四萬。

【散文】“爛酒”面面觀

甚至,還有租房住的搬家,也辦個搬家酒的!

隨著濫辦酒席之風的不斷演變,大家發現,一年下來,普通人家光吃酒席就得五六千塊;如果是公職人員家庭,一年光吃酒席就得兩三萬,職位高、人緣廣的,得三四萬。有時候跟同學聊天,他們都很無奈:總有吃不完的酒席。特別到了冬季,大家都不忙了,不忙了幹啥呢?辦酒席。

有人把濫辦酒席編成了山歌——

一進九十冬臘月,

手機天天有請帖;

拿起手機打開看,

辦酒辦得好缺德。

另有一首是這樣唱的——

說起如今辦酒席,

讓人想起好心疼;

這家辦了那家辦,

吃得腰無半分文。

到了冬季,有的人家一天最多時候要吃六家人的酒席,基本都是在趕場子,像打仗一樣忙亂。

由於亂辦酒席氾濫成災,老百姓苦不堪言,雖怨聲載道卻無人有魄力走出此怪圈,不得不向當地政府訴苦。政府遂下令,除了紅白喜事,其他一律不得辦酒席,違者查處。於是,政府在路邊許多顯眼的牆上貼滿了治理違規辦酒的標語,大家不妨欣賞一下——

莫讓“無事酒”壞了“人情味”;

幾年不見人,返鄉就辦酒,你說醜不醜;

嚴厲整治大操大辦,藉機斂財的行為;

樹新風,革陋習,狠抓違規辦酒風;

禁止違規辦酒,倡導勤儉持家;

不辦無事酒,不赴違規宴;

辦酒斂財不可取,發展才是硬道理;

辦無事酒可恥,赴違規宴無聊;

若辦無事酒,就是不怕醜;莫說送人情,走都難得走。

你辦酒,我辦酒,辦來辦去辦自己;

全民齊行動,狠殺辦酒風;

逢年無事來辦酒,害苦親朋和好友;

千萬別辦無事酒,婚喪嫁娶要報告;

想方設法辦個酒,藉機斂財真是醜;

無事辦酒親友怕,當面恭賀背後罵。

這些標語口號雖然成效不大,但是辦酒席之風略有收斂。

爛酒為什麼難以杜絕,大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緣故,許多辦爛酒的人家為了逃避處罰,把酒席辦得很隱蔽,甚至化整為零,分成幾撥來請,給查處的相關人員放煙幕彈,造成取證難。

一些人家跟基層幹部關係要好,基層幹部睜隻眼閉隻眼,沒人舉報,於是也就逃避了處罰。

政府還專門下文件,要求公職人員不得吃爛酒,否則從重處分。筆者有個朋友,在地方上任個小職務,一天,有個不知趣的朋友搬家,請他幫邀約另外幾個朋友去“燒鍋底”(吃搬家酒)。這個朋友心裡很窩火——政府明明禁止吃這種酒,你又不是眼睛瞎了,請我吃酒已是千不該萬不該,還要請我幫你邀約別人,本想發火,但礙於情面,於是很委婉地說:“你是知道的,最近政府管得很嚴格。我給你約人,一旦被舉報,我難脫干係。”朋友以為,他這樣講了,對方會知趣一點,阻止他不去吃酒。殊不知對方臉皮卻很厚,說:“你不方便幫我邀約,那我自己通知吧。”後來這個朋友說:“酒呢我不來吃了,我從微信上給轉個紅包給你,你就不要在賬簿上登記我的名字了,否則上面查下來我要著處理!”朋友以為對方會客氣一下拒絕微信紅包,沒想到,對方很快就收了紅包——可見,許多人為了錢已經無恥到什麼地步了!

筆者還有個朋友,突然賺了幾個小錢,有些高調,於是,借給自己父母辦六十大壽慶賀酒席狠狠顯擺張揚,第一年給其父辦壽酒,請了眾多官員老闆,收下紅包無數,請主持人,表演節目,拍照錄像,天天微信轉發,一幅很不得了的架勢;次年,又給其母祝壽,仍然請遍官員老闆,大家煩不勝煩,礙於情面,仍然紅包奉上。是日,仍然請節目主持,仍然表演節目,仍然微信轉發視頻圖片,高調得一塌糊塗,並揚言:“就像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嗚呼,氣派是氣派,熱鬧是熱鬧,可否聽到別人在背後是怎麼罵你的?

由於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查得緊了,許多人家辦爛酒賺錢心切,但又怕被查處,於是打起了“借殼”的主意。本來是辦爛酒,為了將其“合法化”,於是只得“借”一個“殼”。“借殼”也不能亂“借”——總不能說自己家裡死人對吧!於是,一些本來不是結婚的酒席,也打著結婚的幌子。本來是辦搬家酒,向政府報備和給親戚朋友下請帖時均以“結婚”的名義矇混過關。筆者一位朋友說,他接到他姨媽家兒子請吃酒的請柬,說是給孩子結婚。結果呢,三親六七趕到了,才發現他家門上雖然貼了個大紅“囍”字,卻不見新人的面目。待得仔細打聽,才知道不是辦結婚酒,而是修了一間小平房,所謂喬遷新居,請大家來喝杯搬家酒。由於酒席辦得名不正言不順,辦酒的事主臉色顯得十分不自然。看來,其內心多少還是存在一些羞恥感的!

【散文】“爛酒”面面觀

即使是正兒八經的結婚酒,有一些人家也辦得很離譜。筆者一位朋友說,他姨媽家的女兒家以前和他家幾乎沒有來往,前不久突然來認識,年前就請他們去吃酒,說是嫁姑娘。去了一看,只見門口掛了張婚紗照,新人沒看見。一問,說是兩口子都沒有回來,在外地打工呢!哈哈,新人都沒有回來,辦什麼結婚酒呢?這酒吃得多少有些窩火!前幾天,這家“親戚”家又在請吃搬家酒了……

記得我讀高中時,有一個師大畢業沒多久的師兄,在我們學校初中部任教,我倆都住在學校免費的磚瓦房裡。他一個月工資800塊。有一次,他很鬱悶地告訴我:“兄弟呀,學校的集資房修好了,這個月有20個老師搬新家,都辦酒,每一家最低隨禮40塊,這個月得借生活費了。到時候我買點米和菜,咱倆一起開鍋吧!”可見辦酒席給普通人帶來的殺傷力有多大。

在老家,去吃酒席隨禮叫“吃酒”;在重慶,人們接到請柬,叫“炸彈”,威力可見一斑;在北方,人們吃酒隨禮叫“份子錢”,似乎跟吃飯AA制一樣。由此可見,不管是“吃酒”,還是收到“炸彈”,還是“份子錢”,從字面上來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並不高。

還有一些地方把請柬叫做“催款單”或“派款單”。催款單也好,派款單也罷,反正都不好聽,都是對請客吃酒表現出的一種厭惡與無奈!有一次,一位同事到辦公室送吃喜酒的請柬,一位同事由於平時說慣了,沒注意別人的感受,當著送請柬的主人說出一句“催款單又來了”的話來,送請柬的人一下子面紅耳赤,好不尷尬……

有一次,一個六七年不聯繫的“熟人”,見面就請我參加婚禮,過後硬給我一個“炸彈”,還特地打電話提醒我。我嘴上雖然答應,事實上我肯定不會去的。

五六年前,有幾個收入一般的同事,硬是要辦酒席,我們硬著頭皮去了。去了一看,全都是家常菜不說,關鍵還不夠下飯,我們只能叫服務員端來一大碗泡菜,“刨”兩碗乾飯就撤。

很多人都在背後罵:“辦的什麼鳥酒席,飯都吃不飽!”為了賺那幾個鳥錢,讓人戳脊梁骨,值得嗎?如果把隨禮的錢拿40%出來辦酒席,肯定沒有人會說的。非要狠賺80%,那酒席能像樣子嗎?

總而言之,不管是“吃酒”,還是收到“炸彈”,還是出“份子錢”,不要那麼刻意和在意,覺得關係到位,就去;反之,不要勉強自己。辦酒席呢,該辦的就辦,覺得條件不錯,那就認真辦,請關係很好的親戚朋友一起熱鬧熱鬧,也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辦酒搞成一種創收的渠道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