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三週年A股股災重現,讓我們自上而下看看市場三年來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首先是指數表現,在同期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上漲甚至新高的同時,A股指數卻熊冠全球,成為唯一下跌的市場!

三年來國內外各大指數市場表現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再看行業板塊,說來心塞,中國的GDP從2015年68萬億升至2017年的82.71萬億,但兩市28個一級行業(申萬行業)中,僅有食品飲料(+57.28%)、家用電器(+10.73%)和銀行(+10.26%)三個行業上漲。而10大牛股中,績優股居多,三年茅臺漲幅超250%,前十名中白酒家電股佔據三分之二。

三年來十大牛股市場表現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再看個股,這三年來,IPO堰塞湖消失了,新經濟下獨角獸出現了,滬深港通、滬倫通以及入摩讓A股空前開放。然而從個股表現來看,2747只個股90%下跌,平均跌幅為44.45%,超過60%的股票跌幅超過50%,總市值更是從71萬億降至54萬億!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三週年過去,A股卻創下了階段新低。這說明,制度不夠健全、投資者結構特殊、誕生僅30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要走的路還很長。

質押風險"背了鍋"?

前幾天質押平倉的"地雷戰"也正式打響,一個端午小長假過去了,觸及平倉線的個股數量,也由節前的482家變成今天的585家,上升超過100家!

具體來看看最新觸及預警但尚未觸及平倉的前20只個股狀況:

距離平倉僅"一步之遙"的前20只票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儘管這些被預警的公司距離平倉僅僅一步之遙,但從質地來看,這裡頭有一半個股市盈率從絕對值來看,估值並不算高,而從業績來看,當然其中也不乏有虧損公司,但絕大多數甚至可以用"業績亮眼"來形容。

錯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些存在質押風險的公司中也不乏優質公司,是否可以解釋為:錯殺?

這裡,有兩個關鍵因素:

1、風險主要來自於基本面的崩壞還是諸多短期事件干擾?

其實,過去幾個月A股走弱源於事件性因素而非基本面變差。從基本面看,全部A股16年/17年/18Q1淨利潤同比增速為16.3/18.4/14.4%,恆生指數成分股16年/17年淨利潤同比增速為-14.9/28.1%,兩邊市場基本面表現都不差。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然而A股和其他市場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明顯分化,原因在於港股由基本面驅動繼續走牛,而A股則不斷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國內去槓桿等因素影響,市場情緒面和資金面變差。

2、當前估值水平是否有進一步下殺的動力?

當市場估值水平已經回到2016年1月27日上證綜指2638點時,反映市場在考驗過去兩年來L型一橫的宏觀經濟背景,從市場調整性質來看,這次下跌是對2638點以來上漲的回調。16年1月底2638點以來上證綜指最高漲到3587點,上漲949點,目前最大回撤為579點,已達到最大漲幅的0.61(超0.5),市場回調空間已經比較充分。

股災輪迴,質押風險“背了鍋”?

而上證綜指、萬得全A、上證50、滬深300、中小板指目前 PE已接近上證綜指2638點時估值水平,中證500、中證1000、創業板指目前 PE低於上證綜指2638點時估值水平。因此,從市場調整幅度以及估值的回調程度來看,不具備進一步估值下殺動力。

中美貿易摩擦實質是中長期經濟博弈,推動國內經濟改革才能減緩中長期擔憂。去槓桿背景下信用違約將是常態,整體風險可控。

既然市場有底線,估值合理不再是主要矛盾,磨底多來自事件性擾動。只要監管層不放任質押風險進一步轉化為金融風險,實施點狀爆破。那麼從策略上,待下跌動能衰竭時,方可擇機而動,撿起被錯殺的"便宜"績優個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