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了!這麼多好演員也救不了一個爛劇本

於和偉、吳秀波、徐崢、侯勇、王勁松等一眾老戲骨共同出演的《獵毒人》,用崩壞的劇情向觀眾宣告:光靠演技並不能真正拯救一部劇。

可惜了了!这么多好演员也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觀眾對“流量”厭倦、越來越多呼喚實力派的迴歸,然而現實卻是:所謂“老戲骨”成為被營銷瞄中的新噱頭,與“現實主義”的標籤一道成了一些爛劇的遮羞布。從《獵場》《歸去來》再到《獵毒人》,演技炸裂的“老戲骨們”仍不能阻止因劇情而導致的口碑下跌。《獵毒人》是吳秀波與於和偉繼《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後再次合作的作品。觀眾的高期待迎來的是斷崖式落空,他們滿懷期待在熒屏上看到“司馬懿”與“曹操”演繹酣暢淋漓的兄弟戲,最後紛紛轉向棄劇,劇本是硬傷。

按照《獵毒人》的劇情簡介:這是一個講述高智商、高學歷的化學工程師呂雲鵬在命運的驅使下,闖入製毒販毒的金三角毒梟集團,利用超凡的化學專業知識和過人的膽識,由一個單純的“復仇天使”,成長為緝毒第一線的功勳臥底。緝毒題材加上大咖聯袂,一手好牌被劇方打得稀爛。劇本從大的故事線、邏輯性、人物設定,小到人物臺詞都呈現一種極為粗糙廉價的質感。開篇為證明呂雲鵬人設的高大上,拍攝以他之名命名的“雲鵬反應”,畫面分分鐘讓人跳戲到少兒科幻《快樂星球》。

可惜了了!这么多好演员也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於和偉出演的弟弟呂雲鵬臥底復仇是《獵毒人》的故事主線。東方的倫理情感與西方復仇王子的主題嫁接,這本身並不構成缺陷。《獵毒人》的“尷尬”或曰“分裂”在於,全劇用力過度的煽情與漂浮,立不住的人物性格與人物關係強行“煽情”和難具說服力的情節邏輯的“漂浮”,共同指向的是編導筆力的虛弱,無法把故事講順,於是《獵毒人》疙疙瘩瘩的講述不斷讓觀眾出戏:當於和偉得知哥哥犧牲消息後悲傷到嘔吐、昏厥的精彩演繹只能讓觀眾感到“隔”,煙花槍戰戲中的奮力一搏只讓觀眾莫名其妙、在屏幕外複製女警江伊楠的同款冷漠臉。只能說種種情節設定為虐而虐,編劇對戲劇性衝突的追求太過流於表面。

可惜了了!这么多好演员也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美國演員朱迪·福斯特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她欣賞的男演員最好具有Vulnerability。Vulnerability經常被用來評價優秀演員,普遍被翻譯成脆弱易受傷,“具體說來,是大膽把自己的弱點通過人物向觀眾敞開,即便人物還沒受傷,已經贏得了觀眾的心。”演員能夠激起觀眾廣泛共情的能力,進而達成藝術的淨化,與編劇把角色編得到底有多慘——肉體損傷、精神受創,甚至千夫所指,並沒有直接關係。讓觀眾將認同投射到角色之上,固然需要演員對於表演的信念感,但同樣需要一個完整的故事、真實的感情動機、通順的邏輯才能讓他們把自己代入其中。此中“真實”也並不直接等同於“現實”,這種“真”更像是一種主觀真實,是屬於觀眾能夠清晰感知的。

當一部作品不能靠一個完整通順的情感邏輯去驅動主角行事時,就只能訴諸矮化周圍其他角色。如果說《獵毒人》的男性角色還有演技撐住架子,劇中女性角色卻折射出劇組對女性的“惡意”。有著“女兵專業戶”之稱的蔣夢莎飾演的女警江伊楠用女版“咆哮帝”的哮喘式演出,詮釋了什麼叫作感情用事。第一集中導演用長達10秒的慢鏡頭來拍攝她聽聞同事出事後的歇斯底里:“不!我一定要去接他!”“不,我不聽”的風格奠定了她此後的行事基調。更不用說,只知責怪二叔的侄女和說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警花。在一部男人戲中挑剔女性角色或許有些求全的苛刻,她們可以不是加分項,但被劃作減分項卻無疑是敗筆。

可惜了了!这么多好演员也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今年以來的禁毒題材劇,羅晉主演的《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豆瓣評分4.4,《獵毒人》豆瓣評分4.6。刑偵劇的邏輯嚴密是硬性要求,在此一題材中紮實的劇本更顯重要。在影視行業對“流量”聲勢浩大的討伐、對“演技”無限強調後,也需知劇本才是一劇之本,否則再多老戲骨飆演技,也只是用砥石去磨玉,浪費的不僅是演員,更是對觀眾熱情的消耗。現實主義也不只是一個口號,它需要編劇去找出真正與現實的共振點,真正地反映社會現實,尤其是社會心理的困境與危局,去觸碰生活的內涵、人生的本質意義。這對創作者發出的要求是:脫掉腳掌下穿起來的“防水臺”,真正貼地去觸摸生活、去觸碰現實。

文| 韓思琪

本文刊載於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B1版

可惜了了!这么多好演员也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