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尚武四子崇文,爲何李世民最後將皇位傳給了昏庸的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一直為後世所稱道,但當人們言及他的繼任者時,批判的聲音不絕於耳。李世民一生共有14個兒子,在長子李承乾被廢黜後,除卻二皇子和六皇子早夭外,李世民尚有三子吳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五子李佑,可為何李世民最後偏偏選擇了昏庸的李治為繼承人呢?

吳王李恪,少年飽讀兵書,崇尚武功,謀略先人,膽識過人。唐貞觀三年,北方突厥的吉利可汗南下攻陷了綏州城,擄走唐朝三萬百姓,遣使李世民要求用10萬石糧食5萬匹絹交換百姓。就在朝中無人擔任求和使的時候,李恪主動請纓臨危受命,最終僅用1000石糧食和500匹絹就帶回了3萬百姓。後來李世民不止一次當著大臣的面直言李恪身上的英雄膽氣最像自己。

魏王李泰,文采出眾,身邊聚集了當時諸如蕭宇、杜楚客這樣的名士,後來他組織門客編纂了地理圖志《括地誌》,深得李世民喜歡。而且李泰身上穩重謹慎的秉性令李世民很是放心,貞觀後期李世民曾一度欲立李泰為太子。


三子尚武四子崇文,一文一武都是極好的儲君選擇,可為什麼李世民偏偏選擇了懦弱昏庸的李治嗣位呢?原因很簡單,就在於一個“仁孝”上。前太子李承乾被廢,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吳王李恪,李恪自從貞觀元年開始就一直想擠掉李承乾入主東宮,20年過去了其間使用了幾多狠辣手段李世民心裡跟明鏡似的。

而李泰表面上虛心謹慎,其實骨子裡陰險狡猾,這點起初李世民都始料未及。還是貞觀18年,李世民親自前往魏王府探望李泰,試探他對立儲的態度。誰知李泰竟然說出:父皇如果把皇位傳授給我我一定會好好治理這個國家,如果父皇希望在我之後由哪位兄弟來繼承,那我到時候也會將皇位傳給他。假如父皇不相信我的話,我現在只有一個兒子,我願意殺掉他來打消父皇的疑慮。李世民當時聽了這句話沉默不語,就連李世民的親隨馬宣良也是直搖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