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城圍聯的活動中,“百團大戰”以參與人數多、場面宏大而備受矚目。試想一下,在充滿浪漫色彩的法國埃菲爾鐵塔下,來一個“百團大戰”,場面會是何等壯觀!而這樣的場景,也是志在歐洲推廣中國圍棋的城圍聯巴黎寰宇上醫圍棋俱樂部投資人張書泰博士的一個夢想。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正在觀看比賽的張書泰

在埃菲爾鐵塔下,來一個“百團大戰”,這是我的夢想。——張書泰

張書泰博士,1959年生,1973年入選北京圍棋隊,1978年定為業餘6段,十多次獲得倫敦、巴黎等歐洲比賽冠軍,首位獲得歐洲總冠軍的中國棋手(被授予業餘7段),現為城市圍棋聯賽巴黎寰宇上醫俱樂部領隊兼隊員,北京棋協副秘書長。

2018年6月9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知行堂。窗外細雨淅瀝,窗內城市圍棋聯賽巴黎寰宇上醫俱樂部的主場比賽,對戰正酣。借城圍聯比賽的機會,筆者採訪到了巴黎寰宇上醫俱樂部的領隊兼隊員、許多北京棋迷心目之中有著傳奇地位的張書泰7段。

當張書泰坐在我身旁,將他豐富壯闊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一座聯通中歐的圍棋橋樑的建成過程,“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而這其中蘊含的,是如張書泰一般,無數圍棋人的努力與心血。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張書泰接受採訪

聶老師弟,少年成名

提到自己少年的學棋經歷時,張書泰7段的語氣裡,帶著幾分輕快,也帶了幾分驕傲。少年學棋,13歲進入北京隊,他是聶衛平的同門師弟,是全國圍棋大賽的少年組第四名。

筆者:之前曾經聽許多老北京的棋迷們提起過您,關於您的少年學棋經歷,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跟棋迷們分享呢?

張書泰:我是四歲多開始學棋的,那時五六歲學棋的人都很少,最早的一撥像聶老(聶衛平),在七八歲開始學棋。我是聶老的師弟,都是過惕生老師教的。後來遇到文化大革命,不過也一直在下棋,到過老家裡去下,跟陳老總下棋就是過老帶著去的。1973年,北京辦了第一屆圍棋比賽,我得了北京市第五。後來進入北京集訓隊,隊裡我年紀最小,還在上學。1973年十月份,我參加了在鄭州舉辦的第一次全國圍棋大會,在少年組得了第四,第一是王群,第二是江鳴久,第三是邵震中。到1978年恢復高考,我就離開了,去學醫,考到了首都醫科大學。

筆者:您當時放棄專業圍棋的道路,轉而學醫的時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呢?

張書泰:當時國家恢復了高考,國家體委恢復了正式的職業隊,我也有機會留在北京隊走職業道路。我的圍棋是父親啟蒙的,高考的時候他問我,說“你能不能像聶衛平那樣,下得那麼出色?”我說我可能達不到那個水平;“你能不能拿到世界冠軍?”我說我可能拿不了;“你覺得你最好能下到什麼水平,能拿到全國冠軍麼?”我說有可能,但也可能就拿一次。我父親就說,那你就別下棋了,你去高考,就算是行業的前一百,那你也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圍棋,就作為一個業餘愛好。

事實上,圍棋作為一個業餘愛好確實幫助我不少。上大學之後,我曾經代表北京隊跟日本的職業隊比賽。那時我以職業三段的身份,對戰一名日本職業三段,最後80多手中盤勝。那時正好北京大學生隊成立,我加了進去,這個大學生隊也下出了挺好的成績。畢業之後,我去了同仁醫院眼科,學業和工作都比較忙,只是偶爾下棋。其中有一次作為中國總工會的代表選手,參加日本總工會舉辦的圍棋賽。1988年,我受世界衛生組織的保送,去英國參加一個叫“21世紀未來學科帶頭人”的計劃。到歐洲之後,第一年的生活過得比較緊張,逐漸適應之後,就又開始下棋了。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張書泰帶隊參加城圍聯2018賽季柳州揭幕戰

赴歐學醫,橫掃全歐

來到歐洲之後,張書泰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圍棋道路。他成為了橫掃歐洲的圍棋冠軍,也用一次次的勝利,完成了中國圍棋在歐洲的“破冰之旅”。

筆者:我看到您在歐洲獲得了非常多的冠軍頭銜。能講講您的參賽經歷麼?

張書泰:當時其實是受了一個刺激。我到倫敦圍棋俱樂部,他們認為我是日本人,所以畢恭畢敬,說你是日本的棋手,能不能來指導,我說我不是日本的,我是中國的,喜歡下棋的,他們就表現的特別不屑。後來我把俱樂部裡的人全都打敗了,他們都非常驚訝,說來了一箇中國的留學生,把我們全都打敗了。後來,他們把英國最有名的、十多年的冠軍拉過來,我也把他擊敗了。

後來交流中,我發現他們對於中國圍棋一無所知。當時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地的媒體對中國沒有什麼報道。我說圍棋是中國發明的,他們說圍棋是日本的,英語中的圍棋詞彙,全都是日語翻譯的,看的書、棋盤、棋子,都是日本人的。 再一打聽,在歐洲下棋的中國人非常少,偶爾有一兩個餐館老闆,偶爾有一兩個留學生。都是純業餘。日本人除了給棋子給棋具,每年還有專業棋手到那裡巡迴教棋,所以那裡的圍棋推廣都是日本人做的,他們對中國圍棋也一無所知。我就決定,要參加歐洲的這些比賽。

那時參加比賽都是自費,(英國到法國的)海底隧道沒通,到哪兒都是坐飛機,而且機票特別貴。第一站我參加了倫敦公開賽,歐洲三大賽事之一,拿了冠軍。四月份,我又去了巴黎公開賽,拿了冠軍。後來我瞭解到,歐洲有一個巡迴大獎賽,每一站的成績都算積分,一站兩站的冠軍沒用,得全部參加。當時有幾個前蘇聯的棋手,是業餘6段,下得比較厲害,他們每一站都參加。因為他們拿了冠軍,回國會有獎勵。我一兩站贏冠軍,他們第三第四,積分加起來他們還是高,所以就逼得我每一站都得參加。第一年下來,我最後得到了巡迴賽冠軍。那時歐洲比賽沒什麼獎金,就是大家每人交10美元報名費,有50個人參加,就是500美元,分三份,冠軍拿200美元,亞軍拿100美元,第三名拿50美元,然後再加上出場費,就沒了。等於每次出去,都是自己掏腰包。後來越來越多的國內棋手出國,歐洲也就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國圍棋。所以我這也算是“破冰之旅”。

筆者:這是用勝利積攢起來的“破冰”。

張書泰:那時就是抱著一個為國爭光的理念,就是要糾正他們的偏見,告訴他們圍棋是中國的。還好學業沒有耽誤,有時候學業緊張了,有一兩站沒法參加,總積分拉下來,就得趕緊往回追。(笑)

我連拿了六年的英國全國冠軍。當時的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英國每年都要派一個選手去,但必須具有英國國籍,英國那邊問我去不去,我說,我還是不換護照,放棄這個機會。

作為棋手,這可能是一個終身遺憾。王群、江鳴久、邵震中都拿過世界業餘錦標賽的冠軍,按理說我也應該爭取一下,但我還是堅持著沒換護照。後來我們建立了英國留學生俱樂部,我是英國留學生俱樂部的創辦人和主席,也是倫敦圍棋俱樂部的客座教練,這也算是把中國留學生和英國棋迷交流、溝通的橋樑搭起來了。

當時中國圍棋協會方面,陳祖德陳老也特別支持這樣的行動,給我們捐了棋盤棋具,捐給當地俱樂部。臺灣的應昌期老先生也給予了幫助,讓我做他的歐洲大使,傳播他的“應氏規則”。應老先生曾兩次邀請我去臺灣,第一年沒有去,第二年有了政策,允許私人去。所以我是中國體育界的民間訪問臺灣第一人。當時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讓海外,歐洲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圍棋。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巴黎寰宇上醫圍棋俱樂部2018賽季隊員合影

“結緣”城圍聯

今天(6月9日),張書泰出現在城圍聯賽場上的身份,是巴黎寰宇上醫的領隊兼隊員。而他的心目中,還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辦一場盛大的、屬於中國的圍棋推廣活動。

筆者:這次您是以巴黎寰宇上醫的領隊兼隊員身份來到的現場,那麼您是如何與城圍聯結緣的呢。

張書泰:上一屆城圍聯開幕式的時候,我受邀請做了一個圍棋與健康的專題講座。因為我又下棋,又懂醫。我開玩笑,說我是下棋裡面醫學學得最好的,學醫裡面下棋下得最好的。我對城圍聯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覺得城圍聯這種模式,是把團隊性、娛樂性、結果隨機性融合在了一起,特別適合歐洲人下棋的目的與興趣。我在歐洲下棋的時候就見過類似的雛形,像隊賽,雙人賽,但是城圍聯更為完善。

城圍聯此前有了悉尼、曼谷俱樂部,但這些隊伍還是在華人區,參賽的也都是華人。我想城圍聯要真正的國際化,還是要到歐洲,因為歐洲的棋手有一定的基礎了,歐洲人也會喜歡這樣的賽事。城圍聯方面也比較感興趣,認為這是城圍聯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因此今年三月份找到我,問我能否組一支歐洲隊來參賽。其實最開始我是有一些顧慮的,因為我有一些業務,年紀也大了,但我覺得這是個比較好的機會,能把這個賽事介紹到歐洲。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巴黎寰宇上醫法籍女棋手米萊娜在比賽中

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支隊要真的西方化,要真的都是金頭髮藍眼珠的人,讓他們回去推廣圍棋。棋手找起來困難重重,因為三月份才建立隊伍,五月份就要比賽,而且比賽一站一站的,歐洲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最後選來選去,有兩名法籍、一名德籍共三名真正西方人來參賽。在國內,我也得到了一些老朋友的支持,像是圍甲冠軍中信北京隊的主教練譚炎午譚老,我說資金方面,我肯定是請不動,能不能友情出場,譚老是很痛快地答應了。有這些老朋友們相助,我們也就組成了這個圍棋俱樂部。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巴黎寰宇上醫第一個主場比賽

筆者:那麼為什麼選擇了巴黎這個城市呢?

張書泰:我為我們這個俱樂部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是初次亮相,真正有來自歐洲的外國人參加城圍聯,把城圍聯真正地推向國際舞臺。第二,我們成立這個圍棋俱樂部,要沿著一帶一路,把中國圍棋傳播到海外去。所以我們選擇了巴黎,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我在英國呆的時間更長,但是英國跟歐洲之間有海峽隔著,而且英國在搞‘脫歐’。我想普及城圍聯接力賽的規則,歐洲大陸巴黎是中心,無論大家從比利時荷蘭,還是盧森堡意大利,大家都可以過來。雖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從未來的發展,巴黎肯定是更合適的。

第三,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當年我在拿了第一屆歐洲巡迴賽冠軍後,作為嘉賓,被邀請參加了日本人在埃菲爾鐵塔下舉辦的一個盛大的圍棋推廣活動。當時是一名日本的職業七段棋手,在埃菲爾鐵塔下面,一人對一百人,場面非常壯觀。一百臺棋,上面都是外國人,非常震撼。

當時我心裡又高興,又酸楚。高興是因為一堆歐洲人在下圍棋,酸楚是因為在想,什麼時候,中國圍棋能有這麼一天。那個時候,覺得太遙遠,沒有機會,也沒有那個實力。現在國家更加強大了,經濟發展得更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覺得這個夢想有了實現的希望。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埃菲爾鐵塔下,辦城圍聯的比賽。一百個來自歐洲的各個城市的俱樂部,在埃菲爾鐵塔下,來一個“百團大戰”,這是我的夢想。

城圍聯主場比賽,我們第一站選擇中央民族大學,是為了圍棋走進校園,我們的想法是,圍棋走進校園,沿著一帶一路,走進歐洲,走向世界,這是我們俱樂部的推廣主題。中央民族大學的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個民族都有,最有包容性,也最有代表性。所以就把第一站選擇了這裡。

第二站我們選擇在甘肅武威,“沿著一帶一路”,武威當地的領導也特別支持。第三站,也是明年了,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能夠找到贊助,能夠找到鍾愛圍棋事業、跟法國、跟文化交流有一些關聯的企業,得到一些贊助,我們真的在埃菲爾鐵塔下,辦一個“百團大賽”。我覺得場面一定是非常震撼的,對於中國圍棋走向世界,也是有真正幫助的。

張書泰博士: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一座圍棋的橋樑

▲城圍聯接力賽—北京高校校際邀請賽現場

我覺得圍棋走向世界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職業棋手們,高精尖層面;第二個是大眾普及層面的,城圍聯就是普及層面的,我希望能把這個比賽帶到歐洲,讓歐洲老百姓知道,有一個桌上的遊戲,叫圍棋,是來自中國的。這就夠了。能為中國圍棋在歐洲的傳播做出一個里程碑式的貢獻,這也是我的夢想。

採訪結束的時候,依然下著雨,張博士走回巴黎寰宇上醫的隊員之中,開始了對於棋局的討論。而剛剛離開知行堂,我就收到了張博士發來的消息“今天下午,巴黎寰宇上醫擊敗了奪冠大熱門貴安天元”。

這樣的勝利,無論對於張書泰,還是對於巴黎寰宇上醫,大概都只是第一步。相信,當埃菲爾鐵塔下,中國人的“百團大賽”真正開啟的剎那,張博士的笑容,一定會更加地歡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