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昨天晚上,沒羞沒臊的韓國平昌冬奧會終於落下了帷幕。

雖然我相當不待見這樣的冬奧會,但作為下一屆的東道主,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是一定要看的。

按照國際慣例,本屆奧運會的閉幕,即是下一屆奧運會的開始。

也就是說,隨著“北京八分鐘”的播放,冬奧會就已經正式進入了北京的週期。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這一次的“北京八分鐘”,還是由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指導的

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的“主宣傳片”,向世界人民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向世界人民招手:

2022,welcome to Beijing!

視頻我看了,真的是 非 常 精 彩

尤其是當背景音樂切換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坐在電腦屏幕前的我,不由自主地就跟著哼唱了起來。

毫不誇張的說,眼眶熱熱的,一種複雜的感情油然而生——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其實,我也說不清這樣短短的八分鐘能向世界展示什麼,但卻分明的感受到“這就是中國”。

舞臺上展示的一切,不僅是我們的生活,還是我們血液裡流淌著的東西,是我們的前世今生,古往今來…

只可惜,當我看著視頻沉浸其中的時候,網上和我感同身受的人,似乎並不多。

網上一大堆噴子都在罵,說“非常失望”,說“有一種春晚,老幹部既視感”,還說“覺得中國官方審美還停留在90年代”…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這我就不明白了,傳統的東西什麼時候就變成了“落後”?民族的文化,什麼時候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認同?

整個演出利用科技感的人工智能和線條色彩,演繹出真實古老又現代蓬勃的中國,簡直是神來之筆,怎麼就被那些人說的那麼上不了檯面啊!

不過仔細想想,現在人連繁體字都沒有國外中文愛好者認識的多,也不足為怪了。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其實,但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怕一點愛好的人,都應該對這場“八分鐘”點個贊!

整場演出分為三個部分,除了外拍的視頻,舞臺效果主要靠滑輪運動員在舞臺上描繪出一幅幅由不同中國傳統紋飾組成的各種圖騰。

如果你常去博物館,看古代陶器和青銅器的紋路,再看看這八分鐘展示的各種線條,恐怕會被這種富有科技感的傳統文化之美,深深的震撼!

先看一個最簡單的紋路: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也許有的人會說,簡單是挺簡單的,但是這有什麼特別呢?

的確不特別,是因為這些紋飾都是我們從小到大真的經常見到。

在古玩市場的銅幣上——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在歷史書博物館的某個瓷器陶器上——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甚至是在你姥姥家的床單桌布上,都能看到這樣的紋路。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可是常見,不代表“老土”。傳統,也不代表不夠創新。

恰恰是因為他來自傳統,在不斷的翻新和變形中,才更有古往今來的中國味。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再看這個紋路——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可能有些人會說,感覺顏色有些花裡胡哨,紅配綠賽狗屁…

可是,我們的鳳凰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鳳,為群鳥之長,是羽蟲中最美者,飛時百鳥隨之,尊為百鳥之王,是吉祥的神鳥。

而這一幕,正是中國古代典型的

鳳鳥紋,外圍是重環紋的變形。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二者都是青銅器最有代表的紋路。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有了鳳,肯定少不了龍,中國自古就說“龍鳳呈祥”。

只可惜,有些不明所以的人卻覺得,舞者們用輪滑畫出的龍“像是三歲小孩畫的”。

但是我卻不以為然,在這裡,我專門截了一個動圖,大家感受下——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要知道,龍的元素對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有著非凡的意義。

這裡的龍正是商周時期就開始流行的夔龍紋,而夔龍紋作為紋飾,本來就不會精緻的像白描一樣——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在我們古代,還有一種叫做魚紋。

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魚紋常飾於盤內,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

在我國半坡博物館,魚紋是三角形的。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後來慢慢經過演化變成接近於三角的曲線,當這種曲線大量重複啟用的時候,就會有視覺的衝擊效果。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這種紋飾在舞臺上所呈現的效果就是這樣的——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再說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中國結——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把中國結拆開,重新紮起來…我們就更能理解這樣的一幕——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每個黃色箭頭指向的方向,都是輪滑運動員正在前進的方向。

他們引領著各行各業,一步一個腳印地紮起了象徵著團圓,平安,吉祥的中國結。

恰逢中日韓三國春節之時,給世界人民以祝福,如此的儀式感可以說是很有創意了。

再看看接近尾聲時候的另一幕——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每一層紋路和配色都美輪美奐,第一層綵帶,第二層梅花,第三層是象徵和平的橄欖葉,蜂擁著奧運五環…這樣的精神寓意和視覺美感,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又拍了一部爛片?

其實,說“北京八分鐘”不好的人,大多數都是在和之前里約奧運會的東京八分鐘在作比較。

甚至有人曾一幕幕地解讀過“東京八分鐘”,還是幀幀分析。

但要我說,“東京八分鐘”得到認可,不過是因為他們更多的展示了大家更容接受的流行文化。

要從國家宣傳和美學的角度講,這次“北京八分鐘”的舞臺效果,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雖然這一切在有些人眼裡,不過是沒有意義的複雜線條。

但這些線條背後所蘊含的東西,正是這場演出向世界展示的中國。

要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紋飾,恰恰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只有當我們的文化成為被世界尊重的文化,我們的存在才開始真正的被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