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評金庸《連城訣》:悲苦世間的抉擇,現實世界的陰謀

孔慶東評金庸《連城訣》:悲苦世間的抉擇,現實世界的陰謀

連城訣全書透著一股悲苦的味道,它不同於天龍的那種因果命運的苦,它是一種對人世醜惡一面無情的揭露,悲劇的意味遠遠大於苦澀,只有水笙最後在藏邊雪谷的那個燦爛的笑容,猶如一股清風柔柔吹過,似乎喻示希望還是會在人間吧。金庸在書的後記中提到連城訣的故事是受了以前家中一個老長工的經歷啟發而寫的,無獨有偶,我到覺得連城訣前半部的故事情節倒更象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狄雲僅僅為喜歡戚芳而引來的囚牢之苦簡直和愛德蒙與美茜蒂絲如出一轍,丁典的相助也就如法利亞長老一樣徹底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所以有沒有受影響不得而知。但連城訣的篇幅和金庸力圖表達的主題在後半部繼續前面的悲劇思想,看得叫人無形中對那個小說中的世界無法接受,它根本不是一個有正常生活慾望的人所能生存的世界。那個世界處處是爾虞我詐,虛偽卑鄙,陰險無恥,人性的反面在書中一覽無遺,這種對現實殘酷誇大的藝術描寫實在太可怕。

孔慶東評金庸《連城訣》:悲苦世間的抉擇,現實世界的陰謀

連城訣創作在神鵰和倚天中間,可看出金庸正在著力尋找不同人性主題,特別是貪婪本性予人們的影響。整部書圍繞著江陵梁元帝寶藏的秘密為主幹,刻畫出各種各樣的嘴臉,為了名利慾望而不惜作出任何舉動來。師父故意錯教武功來掩飾;師叔扮做乞丐指點狄雲是挑撥;師兄將師弟生埋在牆中還要栽贓;父親親手活葬女兒不夠再來下毒;花‘大俠’‘見機行事’‘左右逢源’;天寧寺眾人掙搶珠寶而中毒發狂,一切一切在書中寫的那麼冷靜自然,讓人看得一聲聲長嘆。

孔慶東評金庸《連城訣》:悲苦世間的抉擇,現實世界的陰謀

丁典和凌霜華生不能一起,死也要合葬的愛情故事又是此書的光彩之處。連城訣不但寫出人性的悲劇,連愛情也要寫的如此悲悽。在書中有一章的標題是‘梁山伯祝英臺’,丁典和凌霜華就是武俠世界中的梁祝,讓我們來看小說中一段:“死蝴蝶掉在地下,一動也不動了,那隻沒死的卻繞著死蝶,不住地盤旋飛動。”民間不朽的傳說故事又再利用蝴蝶的描寫生動地重現在小說中,這段雖然是狄雲的回憶,但卻是道出小說真正愛情的主旋律。凌霜華為拒父意,不惜劃花自己的面容,發下毒誓,那種人生悲苦的抉擇真是叫人為之心顫,這種痛悶的感覺每當看到這一段時就會壓抑不住,凌霜華的反抗悲劇其實也就是中國幾千年來這種愛情的悲劇,但現在的社會難道就沒有了嗎。丁典臨死還記掛的‘春水碧波’猶如獄中的看的薔薇花瓣一片一片的凋落,春水已逝,碧波遠流,這苦痛愛情也終於成了過去,也許狄雲後來種的菊花園真的有一對黃黑相間的蝴蝶翩翩飛舞吧。

孔慶東評金庸《連城訣》:悲苦世間的抉擇,現實世界的陰謀

狄雲在不斷的驚險歷程中一步步的看到人心的險惡,感受到人性的醜陋,他害怕、厭倦了這種生活,他終於匹馬走上征途,不願在江湖上廝混,他要找一個人跡不到的荒僻之地。連城訣的世界真是可悲,有正直善良心的人們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他們只能躲避,金庸寫出了這種絕望的心情。

希望連城訣的世界不是我們現實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