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眼中的中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普通人眼中的中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清明小長假我們沒閒著,走到上海街頭採訪了100位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有的租,有的買,有的是業主房東。

我們想搞清楚,他們在房產交易的過程中,對中介的態度到底是怎麼樣的。

採訪的結果稍微讓我有點意外,大家對中介的認可度都挺高,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和中介打過多次交道。

首先,房子是通過中介找來的受訪者佔90%,另外,在被問到以後有交易需求時候會不會選擇房產中介,普遍的回答都是“當然會優先考慮”。

不過,我這篇文章想要強調的是,雖然大家買房早已離不開中介,可是採訪過程中他們也難免有些吐槽,基本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01

58等第三方平臺虛假房源太多

受訪的10個人,有9個都在吐槽58。

說真的,這個是歷史遺留問題了,58的劣質流量和殺雞取卵式的運營方式,把線上的交易引入了惡性競爭。

首先被傷害的當然是想要買房的“普通人”,這裡說的“普通人”是指:

他們大多是外地來的剛需客戶,沒有關注公眾號的習慣,不會迷信大V馬蜂一樣去買房,沒多少做房產的盆友,不大懂專業知識,對於互聯網的各種言論只能隨波逐流。

他們租買房子能經過誰呢?

首先想到的當然是“神奇的網站”——58同城了,密集的廣告轟炸給58帶來了極大的知名度。

但現在,這個知名度卻讓58成了人們吐槽的首選目標。

所以,如果你想積累客戶的良好口碑,最好遠離58那個毒池子。

02

無法忍受電話轟炸

這是受訪者吐槽最多的問題,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手機電話鈴響就等於快要爆炸的定時炸彈,大家的生活壓力很大,節奏很快,接起電話都是帶著火氣的。

但眼下的拓客渠道依然很窄,首先只能靠基礎的電CALL,其次就是街上發傳單,但試過的人都知道,這些效果不僅費力,效果也不好,而且極容易讓人心生厭惡。

採訪中有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女士,她說了在美國買賣房產的經歷。

那裡的經紀人首先很瞭解客戶的作息時間,絕對不會在工作時間或者重要事件去叨擾,而看房時間集中且固定,不會把客戶的時間切得很碎。

他們理解客戶的需求,但又保持著禮貌的距離,絕對不會讓客戶產生“你在騷擾我”的想法。

而對於發傳單的中介,行人往往避而遠之,心裡或者厭煩,或者憐憫,就是起不到宣傳的效果。

如果你認為傳單非發不可的話,也許能試試下面的方法,人們不僅不會厭煩,而且有效。

還有可能讓你的公司在抖音上火一把。

普通人眼中的中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03

對房源的真實情況瞞天過海

說實話,現在的客戶,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都是高知客戶了。

以前的二手房交易是這樣的,客戶不需要了解信息就能隨意成交;

後來的二手房交易是這樣的,房產中介只介紹好的信息就能成交;

現在的二手房交易是這樣的,客戶需要知道所有的優缺點才決定成不成交。

他們經歷過無數次帶看,會用互聯網學習專業的房產知識,他們不再是可以隨意隱瞞的小白。

很多時候,客戶比經紀人更專業。

有一位受訪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

“如果經紀人介紹房子的第一句話是缺點,不管後面會不會成交,我對他的信任度直接滿分。”

所以不要隱瞞,被隱瞞的客戶不是真傻,他一定清楚,但礙於你的熱情不好當面揭穿,可私下裡已經決定了跳你的單。

04

行業被認可是獲得尊嚴的第一步

左暉常把“我希望所有經紀人都能獲得尊嚴”掛在嘴邊,經紀人行業發展到現在,其實已經慢慢被人們認可所接受。

而這是獲得尊嚴的第一步。

有些賣房子的房產大V說,不要去找中介,但實際上,人們已經離不開中介,特別是在租賃和二手房領域。

很多受訪者都在說:“我願意相信中介,畢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但潛臺詞就是,房產中介一定要專業,一定要清楚客戶討厭什麼,喜歡什麼,再去做出改變。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句話,採訪過程中一位剛才上海買了房的外地老奶奶說的:

“我們是普通人,在上海買房除了中介還能找誰呢?”

我想,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社會責任感吧。

ps:這次採訪內容很多,我們後續會有正式的視頻剪輯版在公眾號發佈,採訪了很多業內人士和客戶,想要了解更多大家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看法,請關注我們——中介說,給你帶來思想上的真正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