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說:你這當老師的!這事你不能說實話!含糊點說好……

【教育現象分析,一起探討教育難題,請點擊“關注”:紅教師說教】

農村小學班主任,很多都是包班制。他們陪伴著孩子們的金色童年,同時,對於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與智力水平,可謂:瞭如指掌。

袁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班主任。

她今年41歲了,回孃家,看望70歲的老母親。

隔壁堂哥來串門。

堂哥與袁老師寒暄後,問起一個人。

袁老師的回答,讓堂哥甚是意外。

堂哥走後,袁老師的母親抱怨不已:你這孩子,當老師當傻了,你這事不能說實話。你應該含糊點說。俗話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你說,就因為你這話,人家給斷了親,說出去多不好呀。

袁老師也後悔了,是呀,自己太傻了,這事,應該自己兜著點,怎麼能實話實說呢!

堂哥與袁老師的對話是這樣的——

70歲老人說:你這當老師的!這事你不能說實話!含糊點說好……

堂哥問:這轉眼你當老師當了有二十年了吧?現在還在楊家村小學教嗎?

袁老師說:快20年了,還在那村小學,沒動地方,17年

堂哥問:有個叫小曼的你教過嗎?

袁老師說:這名字真熟!教過好幾個叫這名字的。不知道你問的是哪個?

堂哥說:叫依曼。

袁老師說:這名字的,早年前,教過一個,可笨了,現在得有20歲了,你不是在說那個學生吧?

堂哥說:對,現在就是20歲了,她說,你是她的老師。

袁老師說:那就對了。

此時,老母親打茬說,給你堂哥倒點水去吧。

堂哥說,不渴不渴,別倒了。

接著堂哥繼續好奇地問:她笨呀?多麼笨?

袁老師說:是呀,那時候,可讓我費勁了,到三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還數手指頭。b和p都分不清。校長不服氣,手把手教她,都學不會。但是有個優點,可漂亮了,這小姑娘,家裡人疼愛,打扮得跟花一樣!全班就數她最愛美了。長得也乾淨,人見人愛呀,就是學習上呀,那叫一個笨!

70歲老人說:你這當老師的!這事你不能說實話!含糊點說好……

堂哥說:為人處事這孩子怎麼樣呀?

袁老師說:小學也看不出什麼,不過,這個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級時候,那次別人都去上體育課,她在教室裡補作業,結果,有三個學生的筆找不到了。後來,在她的鉛筆盒裡找到了。再後來呀,學生們說:誰跟他同桌誰就丟東西。

堂哥說:看來這個孩子品德也有問題呀。

袁老師問:堂哥,你問這個人幹嘛?

堂哥說:沒事沒事,有人想跟我家小超說個親。我打聽,人家村裡人都說,這小姑娘挺好的。聽你這麼一說,看來沒打聽準,幸虧問到你了啊!這親可不能定。

袁老師說:長大了可能會好點吧。小學時候畢竟孩子還不懂事嘛。

然後,堂哥走了。

老母親的嘮叨開始了。

70歲老人說:你這當老師的!這事你不能說實話!含糊點說好……

你怎麼一說開就沒完了?

你不想想人家為什麼問這個人呀?

以後,可得小心點,你這可是得罪了好多人……

袁老師:得罪好多人?

老母親說:你看,人家小曼那孩子肯定不高興吧?如果你堂哥家的兒子喜歡上了小曼,你這樣說,他聽到能高興呀?能不恨你?……就說現在的年輕人不聽老人的,這親成了。可是,你這樣說過的話,傳出去,不成了你堂哥家的笑柄?

袁老師不說話了。

老母親說:以後呀,別人問你學生的事,你就別說實話啦,要不,就只說好,不說壞,要不就含糊著說忘了,不能再得罪人啦!

……

來到學校,袁老師提起此事,依然嘆息,對我說,唉,我都41歲的人了,這次回孃家,還讓老母親教導了一番,看來呀,我真是教書教傻啦——老母親說得有道理呀!

李老師聽到事情經過,湊過來安慰說:袁老師,你這也別太自卑,咱說出實話,也不一定是壞事,有利於優生優育嘛。再說了,你堂哥也不是外人!這小曼,我也教過兩年,那確實不是一般的笨。如果以後,生個兒子,兒子像媽,那還是這樣笨,你堂哥一家子發愁去吧!

70歲老人說:你這當老師的!這事你不能說實話!含糊點說好……


如果你是小學教師,如果有人打聽你教過的學生,你會如實相告嗎?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學階段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然而,決定教育極限的因素是什麼?

——基因。

【教育現象分析,一起探討教育難題,請點擊“關注”:紅教師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