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故城縣精準扶貧:兩次擂台賽跨過三道關

今年以來,面對扶貧脫貧工作整體落後的嚴峻形勢,河北衡水市故城縣抓住“扶貧幹部”這一關鍵因素,通過舉辦兩次擂臺賽,打出以賽促改、以賽促學、以賽促幹“組合拳”,力促全縣扶貧幹部跨過動力不足、能力不足、合力不足“三道關”,扶貧脫貧工作呈現提速提質提效新局面。

擺開大擂臺,激發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的是一支幹勁十足、激情百倍的幹部隊伍。為激發全縣各級幹部知恥後勇、砥礪前行的精神和鬥志,故城縣於5月14日在全省全市率先舉辦了第一次打贏脫貧攻堅戰履行主體責任擂臺賽。一是突出實效述責。13個鄉鎮、76箇中省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代表單位參賽,採取“亮點工作展播+一把手發言競演”的形式,用視頻展示,用圖文印證,用事實說話,既明責任、曬成績、比質效、賽幹勁,又擺問題、做承諾、亮措施、促整改。二是評出公心正氣。全體縣級領導幹部組成評審團,根據各單位在擂臺上的表現,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對全體參賽單位按“好”、“較好”、“一般”各佔三分之一比例,實名投票評價,當場統票宣讀結果,縣委縣政府印發文件通報,並通過縣電視臺向52.8萬故城幹部群眾公開公佈。三是實現激先勵後。擂臺賽鼓勵脫稿彙報,充分展示優秀幹部的能力、風采、作風。同時,面對全縣上下的廣知熱議,成績較差的單位壓力倍增,及時總結反思、查找差距、對標先進、“誓雪前恥”。第一次擂臺賽有效傳導了主體責任壓力,有力激發出全縣各級幹部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精神動力。第一次擂臺賽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副書記趙一德、市委書記王景武、市長呂志成等省市領導的批示肯定。

組織大培訓,提升高效扶貧的素質能力。針對第一次擂臺賽發現部分幹部存在的政策不懂、流程不通、工作不細等問題,5月21日至22日,故城縣以電視直播形式,分4期、22堂課,組織開展縣鄉村三級萬名幹部系列大培訓活動,有效提升各級扶貧幹部的學習主動性和實際工作能力。一是立足實際需要,精心準備課程。縣委主管扶貧副書記先後帶隊赴承德市隆化縣、衡水市饒陽縣,對標學習扶貧工作經驗,結合故城實際需要,研究制定培訓方案。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為縣直部門授課人選定培訓課題,縣委常委會逐一聽審把關,保證了培訓課程通俗易懂、好學管用。二是圍繞提升能力,突出精準培訓。邀請省扶貧辦副主任王留根和市扶貧辦有關領導進行專題輔導,分管扶貧脫貧工作的縣委副書記,政府副縣長,縣扶貧辦、財政局、人社局、教體局、衛計局等17個扶貧業務部門一把手先後分專題授課,把各項扶貧政策、工作方法、標準流程等“掰開揉碎”、“送服消化”,真正融化在每名扶貧幹部的血液裡,並轉化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參訓幹部普遍反映課程精準生動,解渴受用。三是檢驗培訓效果,開展綜合測試。培訓結束後,縣委採取“集中考試+現場抽測”的形式,對142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成效測試。各鄉鎮每月組織一次對包村包片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包戶幫扶幹部的能力考試,縣督導巡察組監考。對考試不合格的,首次通報批評、限期補課,二次組織、紀檢部門進行警示約談、問效問責。

分類大比武,凝聚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為凝聚脫貧攻堅合力,持續鞏固工作成效,6月29日,故城縣以“迎七一、比成效”為主題舉辦了第二次擂臺賽。一是多方參與擂臺“練兵”。擂臺賽採取自願報名與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共組織鄉鎮、駐村工作第一書記、“百企幫百村”企業、幫扶責任人、重點部門、一般部門等六個參賽團隊,參賽選手480多人,經過初選、預賽,優選出13個鄉鎮、10個重點部門、10家幫扶企業和10名駐村工作隊長、10名幫扶責任人進入決賽環節。二是相互切磋凝聚合力。擂臺賽以廣播電視大會形式公開直播,邀請市委辦、市政府辦、市紀委、市委組織部、衡水日報社、衡水電視臺等8家單位、9名領導同志組成第三方評委團。參賽選手通過“脫稿彙報+PPT演示”的方式“登臺比武”,臺下萬名幹部群眾收聽收看實況轉播,學先進,補短板,找差距,促共識,將全縣扶貧戰線上各階層力量凝聚到一起,合力推進脫貧攻堅。三是完善機制樹立導向。把擂臺賽作為長效考核加壓機制,每月舉辦一次,與幹部日常考核、年終考核等形成脫貧攻堅工作激勵約束制度體系。擂臺賽期間,故城縣委先後出臺《在脫貧攻堅一線選拔使用幹部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考核、管理、督查問責制度性文件,樹立起在脫貧攻堅一線檢驗幹部、識別幹部、使用幹部、考核幹部的鮮明導向。三是積極宣傳濃厚氛圍。縣委“兩辦”、組織部、宣傳部等多部門分別以信息、簡報、h5宣傳片等形式對第二次擂臺賽進行宣傳報道,同時,在縣電視臺分6期對優秀獲獎選手事蹟進行展播,形成全縣上下重視脫貧、支持脫貧、參與脫貧的濃厚氛圍。(作者:肖永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