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目前大家面對數字貨幣都有些許的恐慌,都知道它存在泡沫,也都知道這個泡沫遲早會破,但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導火索是什麼。但不管怎麼樣,2018年2月4日一定是可以記載在虛擬貨幣圈歷史上的一天。

2 月 4 日晚,央行所屬《金融時報》旗下中國金融新聞網頭條報道,稱「針對境內外 ICO 和虛擬貨幣交易,將採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言辭嚴厲,不容置喙。

幾乎在同一時間,行業垂直媒體有幣網報道,此前已在境外交易所 ICO 的項目 ARTS 被投資人聯合舉報涉嫌詐騙,數位投資人已將項目聯合創始人蔣傑扭送至北京金融局信訪辦,而在2 月 1 日當天,中國最大的幣幣交易所之一幣安突然宣佈,即日起不再為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提供服務,可謂內憂、外患交雜。

但監管部門態度堅決,等於向在中國境內發起的 ICO 項目和虛擬貨幣交易所直接亮出紅牌警告,而且很快就會有所行動。而 ARTS 被投資人舉報到金融局,相當於給監管部門送上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

根據 PingWest 品玩了解到的信息,蔣傑目前已被警方控制,北京金融局內部已經將此事件定性為「金融詐騙」,接下來將會順藤摸瓜,徹查國內 ICO 鏈條。根據統計,按照目前的匯率,ARTS 事件共涉及金額約 2.6 億人民幣——這只是個粗略統計,根據我們瞭解,在 ARTS 的私募過程中存在大量槓桿和期權交易,因此實際數額並沒有如此巨大。

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為什麼ARTS要堅決被依法制裁呢?

原因很簡單,ARTS 事件是中國空氣幣項目的一個典型代表,整個 ICO 過程中,它幾乎用盡這個行業中所有見不得光的手法:

1. 虛設項目,實施欺詐

幣圈普遍認為,ICO 給了散戶投資者一個從種子期就參與到某個項目中的機會,可以繞開目前企業從融資到上市的各種資金和法律門檻。但這樣一來弊端也很明顯:項目 ICO 時往往只有一個團隊和一份白皮書(相當於商業計劃書),從這兩項因素中其實沒辦法準確分析ICO項目的質量和如何進展。

有的ICO私募黑鏈的項目本身會不會啟動、如何進展都是未知數就開始進場圈錢。於是就有了“空氣幣”一說,而很多幣圈韭菜們買了空氣幣,那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在這裡,小夥伴們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掉進陷阱。

ARTS 在 ICO 前期宣傳中故意使用了「藝庫網」的名義進行募資,在群發私募信息中也借用了藝庫網的域名和名義,這一點被真正的藝庫網發表闢謠聲明,稱 ARTS 與其無關,指責 ARTS 項目是「李鬼」。

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換句話說,此次由蔣傑團隊發行的 ARTS 代幣,與其聲稱的藝術品交易項目是沒有任何關係,這個項目本質就是一個典型的“空氣幣”項目,項目本身完全就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詐騙。

2. 利用名人作為項目背書,對外誇大可信度

因為在項目進行 ICO 時還沒有具體產品落地,投資人判斷項目是否靠譜、有無投資價值的唯一依據,就是團隊背景、有沒有機構和名人為其「站臺」,以及項目招募基石投資者和私募時期的認購情況。

在網上曝光的一段視頻裡,蔣傑稱自己也是受害者,ARTS 的實際控制人其實是洪鶴庭,包括蔣傑在內的其他人,都是被洪欺騙從而被寫到白皮書上的,其中黑石區塊鏈創始人賀煥與 ARTS 的 ICO 完全無關。

有幣圈爆料稱,ICO 的潛規則中有一條,就是在白皮書中拉上知名投資人和知名投資機構站臺,無論這些機構和個人有沒有投資這些項目。團隊都會在 ICO 前以極低的價格甚至免費贈送給站臺人代幣,站臺的名人有時會默許團隊在 ICO 使用自己的名號做背書。很明顯,這些大佬並非因為項目本身的質量而支持它們,而是他們知道,手上被贈送的代幣,其價格將會在 ICO 之後成倍增長。

當然,最嚴重的,莫過於像 ARTS 這樣偽造項目支持者和顧問人員。

此外,據網友爆料稱,ARTS團隊在私募前吹噓忽悠投資者稱,該項目可登陸前三大主流交易所,但此諾言卻未能兌現。

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團隊內訌,幕後股東成疑

涉嫌虛假宣傳後,投資人紛紛要求項目方退幣。此時ARTS官方交流群的截圖顯示,ARTS內部對於是否退幣存在巨大的分歧。蔣傑作為聯合創始人在官方交流群答應退幣,之後又反悔,並表示對投資人進行補償,但投資人明顯不買賬,並堅持要求退幣。

在此僵持時刻,ARTS團隊爆發了內訌,開除了蔣傑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有觀點認為,蔣傑的退幣舉動明顯觸動了創始團隊和各渠道商的利益,退幣意味著創始團隊不僅要把募集的ETH還回去,且承銷機構和基石投資和也要把幣全部還回去,這意味著項目利益上的所有人都會受損。

該項目實際控制人也在內訌中漸漸浮出水面——是洪鶴庭而並非蔣傑。同樣在上述曝光的視頻裡,蔣傑稱其也是受害者,ARTS的實際控制人是洪鶴庭,“跟其他人一樣,都是被洪欺騙被寫到白皮書上。”有媒體稱洪鶴庭早年創立51空中藝術館,而後想結合區塊鏈,成立了ARTS項目。但是洪鶴庭並沒有出現在ARTS的創始團隊和白皮書中,一直躲在幕後策劃 ARTS項目,但目前蔣傑如何“被洪欺騙”尚不得而知。

顯然,當前幣圈野蠻生長、亂象叢生,破發、跑路已經開始顯現,在 ICO 中存有大量灰色甚至黑色操作,從發起私募到上交易所,完全黑箱操作。 ARTS項目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幣圈醜聞,監管大閘終究會落下。

ARTS 的前期私募過程中,分銷渠道眾多,這種法幣代幣、現金期貨齊飛的現象非常嚴重。

而這次事件有意思的是,根據 PingWest 品玩了解,雖然團隊將代幣交給了分銷商,但由於分銷商在向下級飛單的過程中有大量渠道手中的代幣沒有完全賣掉,這使得團隊的 ETH 賬戶無法全部解鎖,實際上幾個創始人和背後的操盤者並沒有真的從中得到鉅額收入。

除以上幾點之外,更值得讓人細細體味的是:為什麼代幣上市交易後破發,會引起私募投資者如此激烈的反應呢?

是不是因為 ICO 私募階段投資者根本沒有想到代幣在公開交易後會破發?

這裡又暴露了幣圈的另一條潛規則:任何代幣公開交易之後都會漲,在私募階段,買到即賺到,至於為什麼一定會漲呢,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提到的種種亂象,普遍存在於各種空氣幣項目當中,在幣圈投機者裡幾乎人盡皆知。甚至於連一些「靠譜」項目,在 ICO 中也有大量灰色甚至黑色操作。

沒有比這更諷刺的了,區塊鏈的誕生,正是出於讓信息更加透明,讓人人更加平等的意願。但如今 ICO 中的這些盤根錯節的黑色鏈條,已然與這一初衷背道而馳。ARTS 不是個例,它是幣圈眾多空氣幣的縮影,是玩砸了的那一個。

所以小編想說:忘掉ICO,迴歸業務本職!


福利時間請往下看

↓↓↓

幣圈大地震,撕開ICO私募黑鏈,你需要小心!

(據說這份資料裡面還送井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