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深處:汶川地震十周年祭(10)-1萬8千人失蹤 廢墟尋親艱難


2008年5月14日,北川老縣城廢墟上,一名婦女呼喊著親人的名字。最終她還是找到了親人,但並不是她想象的結果,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現場昏死過去。 “硬盤深處”欄目,《汶川地震十週年祭》第十期,本期將講述地震發生後的頭幾天,當地災民尋找親人下落的努力。

綿陽市九州體育館外的告示欄,貼滿了尋找親人的啟示。地震發生在下午2時28分,這個時候是人們上班、上學、購物,一天中一家人最分開的時間。地震發生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人的安全,沒有什麼是,比聯繫上親人更重要的事情了。

2008年5月14日,綿陽市九州體育館,北川縣公安局的一名幹警高舉牌子在災民中展示。牌子上寫道“北川公安局民警集合點”,當時這名幹警並不知道,他的戰友,北川公安局的144名幹警,只有44名活了下來。

綿陽市九州體育館,由於沒有親人的消息,一名焦慮的父親難以控制情緒,他的女兒在一旁小心翼翼觀察父親的舉動。大量災民撤離到安置點後,等待親人的消息是一種煎熬。

那些天,綿陽市九州體育館,信息登記臺總是擠滿了人。人們在這裡登記自己信息,或者查找親人線索。

北川老縣城廢墟上,一名尋找親人的婦女筋疲力盡。地震發生後,我的好朋友,著名詞作家王平久先生,寫了一首詩《生死不離》,他用短信發給了白巖松,5月14日晚間,中央電視臺的直播節目中白巖松突然朗誦了這首詩“無論你在哪裡, 我都要找到你 ! 天裂了! 去縫起! 你一絲希望是我全部的動力!”詩很長,這只是其中一段,後來詩成了一首歌,傳唱全國“無論你在哪裡, 我都要找到你 !”

北川老縣城的廣場上,一名前來尋找親人的男子,試圖在遇難者遺體中搜尋。中國人常講“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在某些特定的時候,這可能是一種奢望。


北川老縣城的廣場上,一名剛從山裡出來的羌族老漢,面對成山的地震廢墟,他絕望了,痛哭流涕。他是得知地震發生後,步行一天一夜趕到縣城的,我勸他,不要灰心,去各個安置點找一下,應該還有希望。

地震後的第三天,北川老縣城,一名婦女趕到親人家時,發現根本無法辨認。

綿陽市九州體育館,臨時手機充電點總是圍著許多人。

綿陽市九州體育館,臨時設立的公共電話點,人們排隊打電話。在當時,沒有什麼是,能打通親人電話更讓人期盼的事情了。

綿陽市九州體育館的廣場上,尋人登記處是人最多的地方。汶川地震後,官方統計,有約1萬8千人失蹤。一般認為,這失蹤的人口,都是那些在廢墟下無法找到的亡魂。 這是“硬盤深處”《汶川地震十週年祭》第十期,關於汶川地震的專題,本欄目將更新到5月中旬,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