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hello,一週又很快過去啦。 過去的一週發生了不少的事情,我們為你精選了品牌的最新動向,試圖讓你更加貼近、瞭解這個市場和行業。


歷峰集團首次自創新品牌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據《女裝日報》消息,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於5月15日正式推出了新手錶品牌Baume,這是該集團在收購之外第一次推出自己的手錶品牌。Baume這個名字與歷峰集團旗下的老牌手錶名士(Baume & Mercier)很像,其實歷峰正是希望Baume可以在名士180多年的製表傳統之上,延伸出環保的意義。為體現這一點,該品牌強調使用可持續性強的環保材料。

Baume所針對的消費群體並非奢侈品頂端玩家,而是重視產品環保性、小眾性,且價位比奢侈品更低一些的顧客。雖然該品牌的並未把自己當做名士的低價版,但在產品設計上還是採用了名士的製表技術和風格。

Baume的產品共有標準型和定製型兩種,標準型的自動腕錶採用了名士的經典款式,並會根據季節更新,價格為1100美元起。定製款的價位會更低一些,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零部件的搭配,排列組合高達2000多種,價格在560至630美元之間。

價格能夠被壓低,是因為Baume並沒有採用動物材料和昂貴的材料,主要是在錶帶部分採用軟木、棉花、亞麻等可再生、循環使用的天然材料。並與NGO組織“無廢物海洋(Waste Free Oceans)”合作,利用在海洋中發現的可回收塑料製表。今年晚些時候還計劃和其他合作伙伴推出新的環保設計方法。

美即面膜調整銷售渠道 全線下架屈臣氏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昔日面膜王者竟成屈臣氏棄子?日前,一則“美即面膜遭屈臣氏全面下架”的消息突然曝出。

據北京商報報道,如今北京多家屈臣氏門店已不見美即面膜蹤影。多位屈臣氏銷售人員稱,美即面膜已經在屈臣氏全部下架,以後應該也不會再上架售賣。

屈臣氏曾是美即面膜最主力的銷售渠道,曾一度為美即貢獻整體銷售額的70%。

更重要的是,自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後,美即面膜便頻頻傳出“壞消息”,財報顯示,其在2016上半財年虧損達15.8億元,隨後更是被曝出2016年回款不足2億的消息。此次與屈臣氏“分道揚鑣”,自然引發各種猜測。

隨後,歐萊雅集團公開回應稱,“北京商報發表的標題為《告別昔日主渠道,美即面膜被屈臣氏全面下架》的新聞報道,其標題與事實不符”,並強調,美即目前選擇不在屈臣氏售賣,是品牌的戰略決定,並非任何其他原因。

有媒體報道稱,美即早在去年底就從屈臣氏下架,而原因可能涉及雙方的利潤分配問題。

星巴克每年打算在中國新開600家門店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星巴克首次在中國召開了全球投資者交流會。它宣佈了一系列在中國市場的策略:加快開店速度,進入更多城市,還透露出咖啡外賣的可能性。

現在在中國有超過 3200 家門店的星巴克還要加快開店速度。之前它的開店目標是在 2021 年前讓門店數量增加到 5000 家,現在星巴克宣佈要提升速度——計劃到 2022 年 9 月前把門店開到 6000 家,也就是說每年要新增 600 家門店。

同時它也計劃進入更多的城市,從現在覆蓋的 141 個城市增至 230 個——相當於每年新進入 20 個左右的城市。星巴克中國 COO 蔡德粦表示人口在 400 萬左右、目前尚未被覆蓋或星巴克剛入駐中國城市具有極大的商業潛力。從他們過去的經驗來看,這些低線城市門店在第一年就收回了前期投入成本。

外賣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星巴克中國 CEO 王靜瑛說:“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開通外賣服務”,前提是“準備好了”。它也有可能開通在美國市場已經推行了的手機下單到店自取的服務。

通過這一系列策略,星巴克計劃到 2022 財年末中國的總營收達到 2017 財年營收的 3 倍以上,營運收入將達到 2 倍以上。星巴克未公佈中國市場的單獨的營收情況,2017 財年它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中國及亞太地區總收入為 32.4 億美元。

法國女裝艾格集團出售其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5月18日,法國服裝品牌艾格集團宣佈已與香港一家專業投資機構達成協議,將把旗下艾格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向後者全部出售。該交易的牽線人周進國將接手全面負責艾格日後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

周進國為喬帛國際時尚集團創始人兼CEO,在服裝零售領域有多年經驗。東莞市喬帛服飾有限公司於2009年09月17日在東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主要經營範圍包括研發、設計、產銷、網上銷售:服飾、服裝、鞋等。

此次交易包括了艾格集團旗下三個成衣品牌WK、ES、E&Joy在中國市場的有業務以及其他帶有艾格名稱的品牌(不包括艾格旗下內衣品牌艾格巴黎/Etam Paris)在中國的使用權,受讓方還將取得艾格集團相關品牌在大中華區的全平臺網絡銷售渠道。

據艾格集團首席執行官Laurent Milchior介紹,自艾格集團的成衣業務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定發展,本次交易符合艾格集團專注於發展其具有核心優勢的內衣業務的國際戰略,並且隨著品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艾格在中國的成衣業務將在新買家的經驗支持下繼續增長並服務於更多的中國消費者。

目前,艾格集團已經在中國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包括百貨商店櫃檯、購物中心內的專賣店、加盟店和多個電商平臺等在內的全平臺銷售渠道,在300多個城市擁有共計1600個終端銷售點。但近年來,艾格在中國市場虧損嚴重。據悉,這種業績下滑的態勢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到了2016年,艾格中國區關店共計281間。

Burberry或迎來關店潮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Burberry在商業策略層面將有不少變動。

品牌CEO Marco Gobbetti最近宣佈,為了更加明確品牌定位,將大幅度削減影響品牌批發業務的門店數量,並將放棄部分表現不佳的商場“店中店”,關閉遠離高端奢侈品消費者社區的門店。

在截止2018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Burberry在全球關閉了34家店鋪,綜合新開設的14家新店,共計關閉了20家店鋪,其中有6家為線上商店。

“關閉店鋪是Burberry更大戰略的一部分。尤其是關閉一些非戰略性地點的小型商店,並在高知名度、有影響力的時尚市場上投資新商店,這樣可以通過更精準的成本投入來確保它在所有市場獲得正確的品牌定位。”Marco Gobbetti解釋稱。

與Gucci、Chanel相比,Burberry更像是位於輕奢品與一線奢侈品之間的中高端品牌,這也是Marco Gobbetti剛剛上任不久,就希望重新對品牌進行大幅度改革的原因之一。他希望Burberry給人的印象不僅是格子風衣,高端皮革配飾也能成為未來品牌的標籤之一。

為此,Burberry在去年3月新增加了皮革製品和鞋履設計總監的職位,並聘請了皮具專家Sabrina Bonesi後,又於近日宣佈將在年底正式收購十多年的合作伙伴意大利奢侈品皮革製作商CF&P,並將在收購後,把CF&P的員工將全部納入旗下。這也對應了此前Marco Gobbetti計劃提高Burberry入門級產品價格的策略,從而通過對該類別產品生產控制權將品牌進一步向一線奢侈品的定位靠攏。

傳百麗將分拆運動業務 最早於明年在港上市

榜單|星巴克未來每年將在中國開600家店;美即面膜全線退出屈臣氏

剛退市不足一年的百麗要重返港股市場了?5月15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已經私有化的百麗控股大股東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正在考慮將百麗集團旗下運動業務拆分,並最早於明年赴港上市,募資10億美元。

去年4月,高瓴集團、鼎暉投資及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財團,宣佈以531億港元私有化百麗。私有化過後,高瓴資本成為百麗的新任大股東,持有其57.6%的股份;鼎暉投資持有11.9%;其餘的30.5%由包括於武及盛放在內的百麗管理層共同持有。同年7月27日,百麗控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被撤銷,“鞋王”正式退市。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拆分運動業務港股上市的考慮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包括管理層在內的股東可能會反對上述提議。

除經營除百麗(Belle)、思加圖(Staccato)、真美詩(Joy&Peace)、他她(Tata)、天美意(Teenmix)、森達(Senda)、百思圖(Basto)等自營鞋類品牌,代理Bata、Clarks、Hush Puppies等國外鞋類品牌之外,百麗國際還是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匡威等海外運動品牌的代理商。

考慮到百麗運動、服飾業務的既往表現,將其拆分、單獨上市也並非不可能。

區別於陷入頹勢的鞋類業務,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增長。 根據百麗國際發佈的2016/17年報顯示,公司運動、服飾業務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5.4%。業務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也由上年的48.3%上升到了54.5%。期內,百麗國際在一線城市的運動品牌店淨增加252家,二線城市的運動品牌店淨增加251家,服裝業務店鋪淨增加4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