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春天到了,又迎來了這樣的季節……

剛想把買了幾天的水果吃掉,突然發現,這水果上竟然長了一小坨白毛……

咦鵝,發黴了!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 1 -

食物發黴,太正常了

自然環境中到處都存在著各種微生物。有一類真菌能夠形成發達的、分支繁茂的菌絲,被稱為黴菌。

這類微生物生命力非常強,能夠在不利的環境中長期潛伏。一旦環境適合,就立刻煥發青春,大肆繁殖。

黴菌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潮溼,其次是養料。而這恰恰是多數食物都能提供的。溫度對其生長有影響,但是黴菌的世界太多樣了,從冰箱中的保鮮溫度到通常的室溫,都有不同的黴菌可以生長。

幾乎可以這麼說,食物長黴是正常的,不長黴才令人奇怪啊。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 2 -

發黴食物風險大

雖然在黴菌大家族中,有的黴菌對人類很友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酶來分解食物,為人類提供風味各異的發酵食品,比如黃豆醬、豆腐乳、奶酪等等美味。

黴菌的繁殖讓奶酪有了漂亮的花紋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但還有的黴菌對人類相當仇恨,會產生細胞毒素。

遺憾的是,自然環境中的黴菌們是自由遷徙、混雜居住的。當某種食物發黴的時候,可能是那些「友好黴菌」,也有可能是「惡毒黴菌」—— 最大的可能是好壞都有,為了安全當然也就不能吃了。

要知道,黴菌產生的細胞毒素可不是鬧著玩的。比如:

  • 花生、玉米、堅果等食物中可能出現的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毒素是臭名昭著的致癌物,不僅可能使人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長期低劑量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 水果上經常出現的展青黴,產生的展青黴素可能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

  • 而甘蔗上出現的節菱胞黴,其代謝產物 3-硝基丙酸是很強神經毒素,人誤食之後最短十幾分鍾就可能出現中毒症狀——輕者噁心、嘔吐,重者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而死。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 3 -

把發黴的地方去掉,還能吃嗎?

在遇到食物發黴的時候,很多人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覺得全部扔掉怪可惜的,經常把發黴的部分去掉,剩下的繼續吃,尤其是麵包、米飯、水果和肉類等。

這樣做,能避免黴菌的危害嗎?

答案是:不能!

我們看到的「發黴部分」,其實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在其附近,已經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黴菌存在。此外,黴菌產生的細胞毒素會在食物裡擴散——擴散的範圍跟食物的質地、含水量、黴變的嚴重程度有關。

因為你很難準確估計擴散範圍有多大,所以最安全可靠的選擇就是——把它扔掉!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 4 -

洗乾淨再高溫加熱有用嗎?

許多人認為,只要把「黴」洗掉,再高溫加熱,就可以去除毒素了。

但,很抱歉,這只是一廂情願。

洗掉的「黴」只是表面成型的菌絲,食物內部的黴菌和此前產生的毒素是去不掉的。

加熱可以殺死黴菌,但還有很多頑強的毒素能夠扛住加熱的考驗。

比如前面提到的展青黴素 —— 它可以存在蘋果、桃、梨、香蕉、葡萄、草莓、菠蘿、西紅柿等水果上,它們製成的果汁中也可能存在。如果蘋果發了黴,這種毒素會進入蘋果汁,經過殺菌處理含量會降低,但無法完全消除。

糧食與堅果上發黴往往是因為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毒素就更加頑強。

它要在 280℃ 以上才會分解,通常的烹飪方式對它都無可奈何:一般的油炸溫度不超過 200℃ ;爆炒的「旺油鍋」「八成熱」也不超過 230℃ 而已。

節儉誠可貴,健康價更高。

那些按照規範工藝生產出來的發酵食品,比如黃豆醬、西瓜醬、腐乳、臭豆腐、臭奶酪等,在符合保存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放心吃。

除此之外的普通食品,如果發黴了,就直接扔掉吧。

分享給家人,該扔就得扔

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